Monday, July 27, 2009

路加福音5:1-11的观察


小组课程来到四十七课,“成长人生”的作者以这段经文,透过归纳式查经法,实际的展示如何进行“进深研经”。这段经文对大多数信徒来说可谓耳熟能详,也是许多牧者在讲台上喜爱引用的经文。就因为太熟悉了,我们都渐渐的建立起诠释的前设,每当来到这段经文时,读者“读取”记忆中的诠释多于读取文本所要提供的信息。只有回到抛开一切诠释包袱的观察,才能在解释上有所发现。

和组员尝试重新观察整个叙事,找出我们所忽略的地方。

2-3节说到耶稣看到两艘船,他上了那只属西门的船。原文看到的是which was of Simon,可以说是西门在干活的那只,也可以是属于西门的(belonging to Simon)。如果西门是船主,就打破了我们一般的认知,总是想象西门是个寂寂无闻的打鱼工人,是属无产阶级,所以可以东家不打打西家,抛下鱼网就可跟随耶稣。

约翰福音21:1-14或者可以成为一个支持点,若不是西门彼得拥有渔船,他凭一句“我打鱼去。”就可和几个门徒以开船出海“一夜打鱼”吗?可能你说:“老兄,说了老半天,就在搞那只船,那么重要吗?那不是叙事的重点,解经家都没提到。重点是耶稣透过显大能,叫西门在没有鱼的深水处捕到鱼,使他折服,为要召他做门徒。”

搞清这点是为了重解下一个钥句“他们把两只船拢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5:11)传统的教导就是西门和雅各、约翰听了耶稣的呼召,潇洒的撇下一切,只拿了外衣,穿着“孖烟筒”(短裤),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跟了耶稣。这样的诠释就把牧职人员推到一个特权阶级:只有他们是撇下所有,全时事奉,也只有他们堪称耶稣的门徒所以只有他们有上帝的启示。

事实是如此吗?如果西门是完全的撇下渔船,给了张三或李四,在约翰福音21章,他一句话就可以把已经放弃的船拿回来,并且用了一个晚上吗?从应用面来解,也是讲不过去的。撇下一切来跟从主、为神的国度,是耶稣对信徒的要求。“这样,你们中间不论谁,如果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33;另参太19:29;可10:29)试想如果教会信徒果真听信了讲台的挑战,真的“撇下所有”,放弃原有的事业、生意、职业或工作,社会要如何运作?谁来开巴士?谁在卖食物?谁来作救护?谁来维持电供?。。。。

我们要看到西门的撇下是指心灵上的放下多于事物的本身。从此,他生命的关注不再是如何抓跟多的鱼,而是如何来跟从真理、服侍上帝。我们撇下所有,也不在乎丢掉一切所经营的,而是不再为这些而活,专注在神国度的事上。说得白一点不再为钱而活、为主活不等于不会赚钱、没有钱。

要把撇下所有解得清楚正确,教会才会有更多愿意为主摆上、献身的门徒。

6 comments:

  1. 有意思,,,水方,可以就此,写一篇讲章,和大家分享?

    ReplyDelete
  2. 果然放下前提的释经,可以看到不同的亮光。这可是你的强点哦!看的清、看得准、看到没有人注意的事情。继续破除传统错误的释经吧!加油。

    ReplyDelete
  3. 其实是想抛砖引玉,盼有高人指点迷津。

    ReplyDelete
  4. 水方,

    真厉害,可以“破除传统错误的释经”,加油!

    你应该多来指教小生,敢敢指正我的错误,,,

    因为我写了百多篇,平时牙擦擦,自称不肖生,然而做讲章时,我还是蛮传统,正规正矩,,,实在汗颜!

    水方好像更大胆解构古人。。。哈。。佩服。。

    ReplyDelete
  5. 善哉!善哉!Sceptics施主即知自己牙擦擦就好,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试想贫僧只是抱着爱才之心与施主交流,谁知却被冠上“狂僧”的名号,实乃无辜也!施主就算不喜欢僧侣,也大可视贫僧为一个普通的老人家,何必出言不逊?正如施主此番所言,贫僧实不忍心看见施主耽误自己的时间在这些似是而非的“释经”问题上。施主即具慧根,投入佛门也不是一件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ReplyDelete
  6. 出家人不可打誑語,應該檢點檢點,請立即回內院淨修,不要再造口業了!

    ReplyDelete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