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y 28, 2010

走马看花逛怡保

分隔怡保新旧街市的近打河
清真寺
建于1909年的纪念塔
旧街场
一流的白咖啡、加里麵、虾麵
怡保大操场
博物馆
火车站
可惜喷泉坏了
新颖的内部
日本花园

Wednesday, May 26, 2010

人生的长恨歌


朋友在Flickr的相册中,以一张人在他乡的远眺照,道出了他的内心世界。

十五年前,一个人来到这里,那时什么都没有。经过十五年的打拼,现在什么都应有尽有。但是,官场如战场啊。。经过这么多大小无情的战斗过后,心灵上,真的所剩无几 :( 一个人,在战场上越久,就越容易忘记自己,离家越远,就越容易忘记故乡。

============================================================================

人生就是那么的充满无奈,许多时候在职场上的拼搏,犹如Musical chairs游戏般,你本来只想要占到自己的位子,并无谋人之心,但现实是每一次总是得搞到一个人出局,没有皆大欢喜的场面。若你要怜惜他人,就是对自己残忍,因为给人机会意味是到你出局。而这世界是没有让败者栖息之地,所以只有掌握了得胜之道的才会存留下来,而竞争是越来越激烈。当你无奈的坐上最后的一张椅子,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得到了原初所梦寐以求的一切时,你才惊然的发现,可能你失去的是更多、更至要的。虽然似乎拥有了世界,但那单纯的赤子之心,也如妓女的身躯,被世界蹂躏得体无完肤。不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朋友,谁才真正可信靠,谁的话才是真实。。。

耶稣说:“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作为自己灵魂的代价?”(《马太福音》1626,思高译本)

原来耶稣所指的,不尽是劳苦担重担的世人;因为即使更神圣的地方,不也是可以为了钱而出卖灵魂!

Tuesday, May 18, 2010

怡保圣美嘉堂

因故第三次到访怡保圣美嘉堂,看到好些熟悉的脸孔,心中感到十分欣慰。
这个周末要再跑一趟,看来暂时无法上网遨游啦。。。

别来无恙的圣美嘉堂
主日聚会
赞美敬拜
凌牧师
祝福代祷
大合照
开心儿童主日学
一起来歌唱
霞梅传道和玉芳姐妹


Tuesday, May 11, 2010

浮夸与无知

全身飞弹武装的F4一度令人闻风丧胆

照片所示的是一款在越战时期叱咤风云的美军F4幽灵Phantom)战斗机。在厂商当时的宣传中,这是一款极速可达超音速两倍半,拥有可在百公里外探知敌机的雷达,配上“麻雀”雷达导向中程、“响尾蛇”追热式短程空对空飞弹的超尖端全天候战机。敌机尚在不能以肉眼确认的数十公里之外,就可被飞弹锁定、瞬间爆为碎片,简直如武侠小说中的高手,无人可轻易“埋到距身”(接近),所以早期设计师不屑为它装上近身战的机炮。

相对当时的对手北越,只拥有大量属前一代苏联制造的米格(MIG)十九或米格十七型战机(韩战时代后的机种),主要武器是机炮。即使后期加入的米格二十一型战机,也只有追热式短程空对空飞弹。

但实战的结果却出人意料之外。不知是北越空军的戆劲还是无知,奋勇升空迎战的米格机竟以机炮将美军神话式的尖端科技打了下来。美军虽然不可说是被打到落花流水,但超音速、搜索雷达、导引飞弹这些高科技,显然没有厂商宣传的那么“神”,搞到一心来打“落水狗”的美军,反而被米格机群咬着来打,占不到一点便宜。累累败绩除了使美军急忙为战机追装机炮,后来的TOP GUN缠斗(Dogfight)战术特训及七十年代出现看重空中格斗的新世代F15F16战斗机,都与这段战史脱不了关系。

米格机和F4幽灵战机的技术落差:一目了然

原来这些武器都是五十年代美苏冷战时期的产品。在冷战时期,美国最大的假想敌就是苏联,最大的威胁就是从苏联本土出发,携带核子弹的长程战略轰炸机(相对于洲际导弹,轰炸机可以在最后一分钟喊停,使用机会较高)。“幽灵”战机、“麻雀”中程飞弹都是为对付体积庞大、动作迟钝的战略轰炸机而设计的,现在来到高温潮湿的热带上空,对付体积短小、动作刁钻的米格机,当然吃力不讨好。当时的技术能耐,也无法使战机、雷达、飞弹达到理论上的水准,雷达搜索能力、飞弹锁定目标的可靠性都不高。这一切都要在数十年后的今天才接近实现的阶段。

间中让我反思的倒是无知虽然不好,但回想人生里头实在有许多的决定都是可说在一种“无知”的状况中作成的。移民、留学、就业、投资、婚姻、置业、生儿育女等等决定,是否也夹有无知的因素;很多时候当我们转过头来,往往为当初自己所作的决定捏一把冷汗。如果重新再来,可能无胆量作同一个决定。所以很多时候是当时的“无知”造就了今日的成果。但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人学会凡事精打细算,反而常被浮夸的资讯所骗,事事显得裹足不前,失去先祖们勇猛向前的勇气,无法开创奇迹的明天。

很多“挑战”未必是那么的高不可及,“明天”未必是渲染中那么的灰暗和绝望;戆直单纯的性格反而可能就是突破困境不可缺的要素,却又是现今世代的人所最缺乏的。


发射“麻雀”对空飞弹的F15战机

(照片来自飞扬军事、网络)

Sunday, May 9, 2010

母亲节快乐

今年教会庆祝母亲节,由我们的小组负责预备食物。当然少不了出动各位母亲,大家议决煮“肉骨茶”大餐。幸好组内有几位“大厨”妈妈,要买猪肉、排骨,水果都有当老闆的会友,真是人多好办事。教会除了有特备节目演出,每位妈妈都有一份不错的礼物,包括访客。这次以勤快妈妈的照片,表达对天下伟大妈妈的敬意;祝天下母亲:母亲节快乐。

猪肉、排骨都要细心切
不是那种淡然无味的肉骨茶噢(在那里吃过!)
切到刀粘着手啦
水果商老板娘亲自操刀,水果包甜。
菜也好几盘
大家开动啰
清洗也是包办

Saturday, May 8, 2010

再思《以斯帖记》的诠释


神学教育的一环应该是让学生掌握“批判式阅读”(Critical Reading)的能力,以应用批判的方法来研读圣经。当然,用“批判”的方法去研究圣经不是指抱怀疑的态度去“批评”圣经,反而是“采用科学的方法试行了解圣经,看看它的写作过程,历史背景,语言学上的背景,当日的宗教习俗,传统,传递的过程,中心信息等究竟如何。”(周天和:《新约研究指南》在导言中引用小山晃佑的话。)

《以斯帖记》是一本通过细腻的叙述文体,讲述犹太人在被掳的境况中如何奇妙的从濒临灭族的危机中得到解救的著作。间中不单流露疑云、高潮满布的情节,作者更以巧合、逆转、充满讽刺的布局,将上帝在幕后掌权的痕迹,投影在读者的心目中。

如果说《以斯帖记》是在被掳回归后写成的,那这本书的确反映了被掳他乡的犹太人如何在历经沧桑后,从被同化或剿灭的危机中,成功保存民族的特征,归回故土的辛路历程。这样的理解可以免除我们将个人的情意结读入故事当中,以为只要信靠上帝,上帝必定在现实的生活中给予恶势力“现眼报”,使“好人”免于一切的灾难。

我们相信上帝完全的掌权,但比较像《希伯来书》11章所描绘的那样。“有些妇女得回从死里复活的亲人;但也有些人忍受了酷刑,不肯接受释放,为的是要得着更美的复活。”(来1135)完全的得胜是在终末。

《以斯帖记》中洋溢的犹太人至上的种族主义也是我们要鉴别的。上帝的确拣选了以色列族,但目的是让世人藉着以色列民看到上帝的美善,而不是让以色列民持拣选自傲。(这点也是基督徒需要自省的一面。)可能就是这种“以斯帖记”情意结使到犹太人不能接受耶稣为弥赛亚。因为若耶稣是那为预言中的弥赛亚,上帝必然会使情况“逆转”,让“仇敌”被挂在木头上(如哈曼一样),使弥赛亚出死入生,执掌王权,如末底改一样,号令天下,使外族人都要惧怕犹太人。

新约从来没有引用过这本书。看来最先晓得以批判方法读《以斯帖记》的,似乎是新约圣经的作者。

Friday, May 7, 2010

真实的“一个马来西亚”


那天在吉隆坡参加一个亲戚的丧礼。举行丧礼的地方是一个可以同时容纳多个丧礼园地。停放在隔壁的是一位刚去世的年轻华裔女中学生。引起大家注目的是在大白天就来了好多人,包括几桌的印裔人士。一些印裔妇女还与家属一起坐在灵位旁,为已逝者哀痛。事后才知道,原来死者的姑妈是一位印度人。

在下午更来了一辆学生巴士,首先是数名巫裔老师,向家属慰问,接下来陆续走下数十位的华、巫、印裔女生,悲痛的走向灵柩,表达哀悼。因信仰的不同,只见巫裔老师在慰问家属后再出来指导巫裔学生如何适当的表达心意。家属、亲戚对师生们的到来也深感安慰。

如果说有什么是一个马来西亚的精神,我想这是一幅代表性的景象。在面对人生死别的悲痛时,人是没有种族、宗教、文化的差异。我不是主张什么宗教都是一样,但在这种对失去亲人家属哀伤感同身受的时刻,对不同文化信仰的互相尊重及容忍,竟是那么的自然。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