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November 20, 2010

加拉太书新观



在预备加拉太书导论的讲解时,还是费心思要如何将众多的资讯讲得浅白易明,又和会众有关联。即使不详细的谈“加拉太”的位置定义之争,至少让大家知道有“北加拉太说”及“南加拉太说”之分,也适当吧,底线是让大家明白“加拉太”不是指特定的一间教会。

对于第二章的争论,就想说多一点点,让大家思考一下,到底这里所指的上耶路撒冷,是指保罗在《使徒行传》记载中的第二次“赈灾之行”(1127-30)还是第三次的“耶路撒冷会议之行”(151-30)。但会众大概没有耐心听那么多的辩论,很快的就会要求“请你把答案告诉我们就好!”。

无论如何,在上台前,自己总得有一个立场。以前读加拉太说时,虽没人教导,其实是持“耶京会议前”的立场,可能想到保罗没有拿出会议的协议书,就证明还没开过耶京会议;读书后,才知道传统的立场是相反,直到十九世纪,教会一般认为第二章指的就是耶京会议之行。

看一些书,近代学者认为加拉太书是写在耶京会议之前,捉住的不外以下几点。第一,在《加》二章,保罗说自己是奉启示上去的,在《徒》十五路加说是教会(众门徒)差派保罗等人上耶京的。第二,保罗说他是私下对那些有名望的人说的,《徒》十五写的是一个正式的会议。最至要的一点还是若耶京会议已经举行,为何保罗不直接提出会议的复函作为论据的支持?

当我在思考着这些问题时,忽然眼前一亮,发现了一个新的观点。可能读书多的人发现是已经有人提过的旧闻,但至少我没读过(恳请赐教)。可能因没人提过,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却是我的观点。

我的发现是:保罗刻意不提耶京会议的议决,因为他不要人误以为他的福音是传承于耶路撒冷的使徒,让敌对者可以诉诸耶路撒冷的权柄,来抵消他的宣讲。要注意保罗一开始就言明他福音的启示是直接来自耶稣基督,不是源自使徒,他不是第二线传道人,因此,他就福音话语的权柄,并非是在耶路撒冷众使徒之下,而是与他们有同等的地位。这点,对解读《加》来说是关键性的。

接下来的两点,就容易解决了。奉启示和被差派可以是书写立场的差异。保罗自觉上耶京是上帝特点的旨意,要他为真理争辩,所以看为启示,路加从旁记述,记录所看到的外在差派仪式。就如上述的观点,对我来说是一个亮光,但读者看来可能认为是一派胡言,穿凿附会一般。

至于“私下对那些有名望的人说的”,可能是指保罗游说的策略,在大会前,先向有名望的使徒详细道明诉求的缘由,以便在会中取得支持(这点是听来的)。

同样的,我也可以指出,若《加》写于耶京会议前,那么耶京会议中,为何彼得可以对安提阿事件只字不提?到底安提阿事件对彼得带来了什么反思,如果彼得认同保罗的论点,他也可以在会议中提出,作为例证,表示他对外邦信徒是否要遵守律法要求的理解过程。

于是,在预备分享的过程,自己也似乎上了一小课,当然还无法和会众对话,只希望不会搞乱他们的思路。

6 comments:

  1. 这一篇,诗艳用爱心说诚实话:如果我在教会听到这样的分享,真的会摸不着头脑。其实会很迷惑,到底分享的重点是什么?不过,请不必气馁。如果您是被圣灵感动而分享,我相信祂总有祂的旨意要成全,只是我们未必知道祂的旨意是什么,更加不知道祂要如何成就。有时候我们会发觉,不同的人对文章的解读并不尽相同,我认为那只因为大家看事情的角度不尽相同。对于不一样的解读,诗艳觉得并没有必要交待什么,也不必分辨谁对谁错。今天的灵命日粮,几乎都讲述着诗艳的心声:”其实,无论生命中的好与坏,我都坦然接受。而且,我一再选择相信:上帝真的很爱我,且持续为我的益处及祂的荣耀在动工;无论是欢笑或泪水,我知道掌管一切的上帝会使其充满意义。“其实就是一个这样的信念,支撑着诗艳在风雨当中坚持走下去。最后,也顺便把这些很有意思的文字抄给水方兄:《上帝旨意皆无误,虽然我们未必悟,祂变万事为美好,扭转悲剧成祝福。》

    哈哈!诗艳又离题了。其实,诗艳只想借灵命日粮的几句话给您打气。加油!

    ReplyDelete
  2. 诗艳,谢谢你这么耐心的回应。
    说看不懂并非什么问题,不必客气。让人读不懂也不是什么问题,不会气馁。

    ReplyDelete
  3. 柏原方惠的歌,是我留学日本时流行的。很多香港人听不懂,却一样喜欢。另一首“最爱”的中文版,更是周慧敏的名曲,她也唱日文版,只是抓不到日文情感细腻的韵味。

    ReplyDelete
  4. I also tak paham leh.

    ReplyDelete
  5. 本人相信你是一位有heart和潜质的圣经教师。

    教会信徒比神学院生的程度更加‘多样化’。一般信徒到教会查经,最关心的是能不能将所学的马上应用到明日的生活中(来查经的最先考虑)。
    我曾像神学院学期尾时,做一份评估表和建议表给教导了一段时日的会众,以了解学习情况。结果得到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教学启发。

    以下建议是大家对本人评论后的个人教导反思(可以参考参考):
    1.在能联想到图案的经文,多用图解、图表,以及尽量寻找相关的图画,提起和经文中文化相异学习者的兴趣。
    2.先在以经文和生活的关联性作主题和介绍,后才提及争议和批判的论点。既是‘经文与生活关联性为主题’再到‘观察点’、‘应用’,根基稳后才进行批判角度的讨论。
    3.放慢脚步。讲不完不用紧,最重要清楚明白。

    希望也对您有帮助。加油传道!

    ReplyDelete
  6. 这里写的主要是说到我备课过程中所思考的,不是用来查经的讲章。:)

    ReplyDelete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