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9, 2010

《沉默》远藤周作

基督信仰到底是什么?我们让世人看到的上帝,是一位怎么样的神?上帝要你为谁坚持信仰?
看远藤周作如何以文学的手法表达天主的爱。
【转载】
《沉默》
反抗歷史的沈默,探索神的沈默。

一九九六年九月二十九日,一生為天主服務、奉獻的遠藤周作先生離開人世,回到主的身旁,家人遵奉遺言把《沉默》和《深河》放入棺中陪伴遠藤;這代表了遠藤對其文學創作的評價與總結。其實,這兩本書除了他自認為是自己的代表作之外,它們同時還被公認為是二十世紀日本文學的代表作。

《深河》是遠藤生前最後的著作,獲得極高的評價。《沉默》則發表於一九六九年,是探討遠藤文學的最重要作品之一,評價極高,榮獲第二屆谷崎潤一郎獎,其中探討基督宗教在東方社會紮根時面臨的問題,包含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等等。之所以取名為「沉默」,理由有二:(一)反抗歷史的沉默;(二)探索神的沉默。

故事發生在德川幕府時代禁教令下長崎附近的小村子,一個葡萄牙耶穌會的教士偷渡到日本傳教,並調查恩師因遭受「穴吊」而宣誓棄教一事,因為這事在當時歐洲人的眼中,不只是個人的挫折,同時也是整個歐洲信仰、思想的恥辱和失敗。在傳教與尋訪的過程中,信仰與反叛、聖潔與背德、強權與卑微、受難與恐懼、堅貞與隱忍、掙扎與超脫……所有的兩難情境都面臨了,逼迫著他對基督的信仰進行更深層且更現實的思索,最終,他彷彿也走過一趟恩師的心路歷程,擁有自己對信仰的詮釋與實踐。
 
在近代日本文學中居承先啟後地位的遠藤周作,一生獲獎無數,著作等身,曾獲芥川獎、新潮社文學獎、每日出版文學獎、谷崎潤一郎獎、野間文學獎等,一九九五年更榮獲日本文化勳章。
本書為日本近代文學大家遠藤周作之另一鉅著,榮獲第二屆谷崎潤一郎獎,與《深河》同時被公認為是二十世紀日本文學的代表作。其中探討基督宗教在東方社會紮根時面臨的問題,包含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等等。

(可到以下网址在线阅读。)
转自《炽天使书城》http://www.angelibrary.com/index.html  

《沈默》中,作者透過茂吉、一藏的殉教,以及吉次郎出賣司祭洛特里哥,和洛特里哥本身的棄教過程等等,來告訴我們神的存在。如果神不存在,吉次郎在棄教、出賣洛特里哥神父之後,為何還緊追神父背後不捨;甚至於在神父表面上棄教之後,仍然要神父聽他告解,為他向神祈求寬恕呢?而作品末尾的「縱使那個人是沈默著,到今天為止,我的人生本身就在訴說著那個人士。那個人指的是神,也就是耶穌基督。

如果《沈默 》的故事在此完全結束,無疑的,在小說結構上是一大漏洞,也會讓讀者感到百思莫解 。為何洛特里哥會突然發出如此「豪語」呢?不錯,促成洛特里哥踏聖像的是神的愛。 
棄教的費雷拉神父說服洛特里哥的部分對話如下:「你認為自己比他們(注:指受穴吊的人)更重要吧!至少認為自己的得救是重要的吧!你如果說出棄教,那些人就可以從洞裏回來,從痛苦中獲救。雖然如此,你還不棄教,因為你覺得為他們背叛教會是很可惜的,像我這樣變成教會的污點是可怕的。」
費雷拉憤怒的聲音,一口氣說到這裏,之 後逐漸轉弱,「我也是這樣的。在那黑暗而寒冷的夜晚,我也和現在的你一樣。可是, 那是愛的行為嗎?司祭必須學習為基督而生,如果基督在這裏的話。」 

費雷拉沈默了一瞬間,馬上以清晰有力的語氣說:「基督一定會為他們而棄教的! 」 

天色逐漸亮了,到目前為止黑漆漆的這圍牆內,也開始出現朦朧的白光。

「基督會為人們而棄教吧!」 
 
  「沒有這回事!」司祭以手掩面,聲音從指縫間擠出。「沒有這回事!」 
 
  「基督會棄教吧!為了愛,即使犧牲了自己的一切。」 
 
  「不要再折磨我,走吧!走得遠遠地!」 
 
司祭大聲哭泣。門栓發出低沈的聲音,掉落地上,門開了。白色的晨曦從打開的門瀉入。 
「哪!」費雷拉溫柔地把手放在司祭肩上說。「去做至今沒人做過的最痛苦的愛德行為。」 
偷渡到日本之後,司祭目睹過信徒被逼迫的痛苦,以至於殉教的場面;但是,那場面卻跟聖經中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光榮殉教的場面不同,也跟許多聖人轟轟烈烈的殉教情形不同。那場面看來是多麼淒慘、恥辱,絲毫沒有想像中的「壯烈」氣氛,身為司祭仍免不了有這種「虛榮心」,這種諷刺筆調是遠藤文學的一個特色;對神職人員的描寫亦不例外。

然而,最後促使他棄教的是,基督的愛德行為,以及--凹下的那張臉難過似地仰望司祭。
那雙難過似地仰望著自己的眼睛訴說著: 踏下去吧! 踏下去沒關係,我是為了讓你們踐踏而存在的。




Thursday, October 28, 2010

今年的生日

往年好像从来都没有写过我的生日,因为向来不看重这一天,虽然家人都会和我庆祝一下。我倒是喜欢为家里的人搞生日,让大家聚一聚,开心一下。
今年倒是觉得比往年不同,虽然也是没有搞什么生日宴会。

早在二十三日的周末,因家庭小组轮到我家,就答应组员到时请他们吃蛋糕,但言明不搞生日派对,免得他们费神买礼物。
哪知道还在中国宣教的骆牧师已事先安排人给我订了一个蛋糕。因是向会友Alex订的,我就要求他帮我加大一点,确保大家够吃(因为没预备什么其他的佳肴)。Alex弟兄知道是我生日,不单不收费用,还给我特制了一个超过三公斤的大蛋糕,让大家吃得开心。真要谢谢牧师及Alex弟兄。
物重情深的生日蛋糕

小组聚会不是生日晚会

当晚太太在学校开完会后,还是准备了一些食物和水果,虽然天不作美,聚会也如常进行。会中让我高兴的是组员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问题,如关于“谁制造了耶稣”,创世纪的年代等课题。有人关心才有得发挥,我也乘机为唸神学打广告。

二十七日起来上网发现好些朋友留言祝贺生日,这也是蛮特别的一年。过后到Maxis中心将使用预付配套的手机服务改成与太太同一个户口的后付配套,一来不必麻烦加额,通话费也降低。完成转换手续及启用新SIM卡后,印裔的服务员也体贴的向我说Happy Birthday to you, Mr.Yaw. 虽然是一句话,也让我觉得温馨。

晚上太太说要请吃韩国餐。附近一间新开不久的韩国餐馆,是韩国人开的分店,孩子们都喜欢韩国餐,就去试一试。经服务生介绍,点了韩国烤牛肉,石头饭,炒年糕,水饺,开始还以为不够吃,结果是吃不完,要打包。

今年的生日,是与往年不同,但不只是因为这些。

当晚也有韩国人光顾

显示店主心思的小菜

烤肉其实要三层花肉才好吃

水饺和炒年糕

孩子最爱石头饭

Tuesday, October 26, 2010

约伯是“懊悔”而不是“得安慰”




约伯回答耶和华说: 
“我知道你万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拦阻。 
谁用无知的言语使你的旨意隐藏呢?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 
求你听我,我要说话;我问你,求你指示我。 
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 
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 
《约伯记》42: 2-6

对基督徒来说,约伯记可说是一本脍炙人口的经典,从主日学到主日证道,都常被引用,作为教导。但一般上我们所熟悉的《约伯记》大约只有三章。第一、二章和最后的四十二章。一般上(注意我说“一般上”,名家博士就不要对号入座啦!)不论讲员讲得如何惊天动地,恩膏满溢,或是泾渭不分,滥竽充数,所带出的信息不外是:

从前有一人约伯,为人正直不阿,敬畏上帝,后因撒旦控告,饱受试炼,一时人财尽失,身败名裂。但即使约伯病到体无完肤,被好友诬告,他还是坚守纯真,没有离弃上帝,最终上帝乃为他平反,使他得回双倍的祝福,传为佳话。

故事的终极教训就是:苦难乃包装了的祝福。

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走过,当然也无法突破瓶颈。要深入理解,恐怕还是要借助许多圣经学者的研究成果。

最近读了张缨著的《约伯记:双重修辞解读》。这书是作者从其博士论文修编而成。虽以双重修辞为解读进路,因是博士论文,文中参阅了大量西方学者呕心之作,注脚、参考书目对初涉及者提供许多进深的指引。

但我要说的是上述经文的争议之处:如果约伯真的是表达了懊悔,为何接下来上帝却是向他的三位友人发怒,要他们向约伯赔不是,以便约伯为他们祷告?

这样逻辑上不通之处,难逃学者批判式的法眼。于是,学者们就从字义上下手,重新翻译,以便消除这种逻辑上的矛盾。

学者们从原文字根上分析,“厌恶”可以有“拒绝”及“收回”的意义。“懊悔”可以是“缓和过来了”的意义,进而得出“得了安慰”的意义。

综合出来的译文是:

“我从前用耳听闻过你,如今我亲眼见到你。
因此,我撤回(诉状),得了安慰,(我)不过是尘土和灰烬。”《约伯记》42:5-6

开始我也相当欣赏这种译法,直到自己经历了上帝话语的管教,我不赞同这样的译文。

你可以笑说:“哈,又是经历解经!”,其实你这么说只是将我与奥古斯丁、马丁路德甚至莫尔特曼并列。

简单的说,我们不要将约伯记的焦点锁在“义人为何有苦难”上,而是要看到上帝要人学习“完全”。

“所以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马太福音》548

在第一和第二章,上帝形容约伯时,两次都这么说:“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约伯记》1:8 ; 2:3

上帝有意通过苦难(试炼)使约伯进入真正的完全。

约伯在痛苦中,显出了不完全的一面;对上帝,他要与上帝争辩,因为在“道理”上(顺服蒙福)上帝看似理亏。在对他的三位朋友,他有迁怒于三友的心态,虽然在“道理”上,是他的三友理亏。

上帝最后长篇大论的回应,不是要解答“义人为何受苦”的问题(对上帝来说它不是问题),而是要针对约伯的心态问题,纠正他的不完全之处。所以整个论述表明上帝与约伯之间的鸿沟:许多事情不是约伯的能力所能理解,但上帝在凡事上都有祂的计划、管制和美意,而这些不是微小如约伯者可以承载的(去明白全部),他需要的是完全信靠。

比起三个友人,约伯在生命见证、道理的认识上优于他们,但忽略了珍惜他们的心意无论如何,友人是怀好意来关心约伯,愿意陪伴他的。约伯因自己受苦、自己理直而对友人不敬也是对上帝的不敬。这岂不是我们常犯的错误?

(在前篇关德辉弟兄的见证就是一例:他的哥哥在行为举止上肯定有错,但上帝却关注他对哥哥所采取的态度。结论是上帝要他先向他的哥哥认错,这并非认同他哥哥的行为。)

因此,三者关系是:约伯得罪了上帝(包括在对友人的关系上),三个友人在辩论上误解了约伯。所以,约伯在上帝面前,表达了“懊悔”,厌恶自己过去的无知。上帝却是公义的,要三友向约伯陪不是,约伯也愿意以宽容的心来接纳他们。

通过这样的试炼,上帝让每一个人都看到自己的“不完全”,都愿意改过,学得更完全。

当三友愿意向约伯认错,上帝就从怒气中转回;当约伯愿意为三友祷告(表示接纳),上帝就使约伯从苦境中转回,得到双倍的祝福。

所以,我说约伯在上帝面前的确是“懊悔”,而不是“得安慰”!

你可以说这样的解读不学术,但这个“亮光”,改变了我的生命,也改变了别人的生命。

Sunday, October 24, 2010

十年等待的奇迹

妹妹在理大硕士班毕业时,朋友送了她一株兰花。拿回家时,只有小小的两片叶子。经母亲悉心照顾,多年后也长得亭亭玉立,无奈一直不开花。

一年复一年的期待,都落空而终。等得不耐烦的姐姐,干脆为它插上塑胶花,在绿叶陪衬下,也可以乱真。但渐渐的塑胶花也开始褪色了。

就在大家都快放弃期待时,竟然开了九朵兰花,叫大家稀奇不已。屈指一算,刚好是十个年头。
生命似乎也是如此,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只要还有气息,总是会有奇迹。






这是加上的塑胶花

Friday, October 22, 2010

耶稣说:“我渴了。”


对历代追求敬虔灵修的基督徒来说,耶稣在十架上的那句“我渴了”,是那么的深具意义,也带来启发。这点,在记载德兰修女的《来作我的光》(Mother Teresa : Come be My Light)一书中也可以看到。

在福音书中,可以找到许多耶稣谈到“水”和“渴”的记载。当然,人可以认为这是反映了以色列的地理环境而忽略了它的重要性。的确,我们对耶稣所说的“无论谁因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些微不足道的人中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他决不会得不到他的赏赐。”(太1042)不会有多大的反应,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水源充足的地域;水就如空气般的理所当然。

初到韩国公司上班就发现一些和之前的大公司不同的地方;公司看重向员工提的一些供基本便利是之前的公司首先要以节约之名砍掉的。之前的公司,可以在无谓的开销上一掷千金,但专喜欢在小金额上下手,表示一种“细腻管理”的决心,如厕所不供应卫生纸,休息时间熄灯,停止订购报纸,食堂不装冷气等等,其实都是一些华而不实(对营业额达每月千万美金的公司来说),向上头(总公司)作的门面功夫(却牺牲员工福利)。

这间韩国公司当然也像其他盈利机构一样,以商业回酬为重,控制成本(开支)是重点管理项目之一。但发现在近两千人的工厂,除了没有上述的弊端以外,老闆还有一个不妥协的原则,就是每个部门必须向员工提供清洁的饮用水。每个部门主管都要确保供水的地方、设备清洁,没有故障。所以,工厂内到处都可以看到提供饮用水的设备(当时是桶装RO水)。

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出于某种原因的偶发事件,后来到了国内其他姊妹厂参观,发现一样的情况。再后来到不同国家(同集团)的工厂参观,也看到同一个现象,而且设备更好,才明白让员工享用一杯水,是公司自觉的基本责任。

想起小时常听祖母讲故事,提往事。其中说到祖母父亲在镇上(广东东莞,土塘)是开米铺的,她父亲如何在店前摆设了一大缸水,还伴一大包糖,让路过口渴的人可以免费喝到清甜的水。要知道当时的社会,充满劳力贫穷的苦力,在干活的当儿,口渴了,可以有一碗加糖的水解渴,是何等的满足。

这些我都不会意,直到那天来到一个特会。主办当局用筹到的经费,成功的主办了一个发表会。当天的聚会,象征性意义比较大,所以出席的都是代表,人数不多。但令我不解的是会中只见招待员向那些有头脸的出席者塞瓶装水,对身旁的“小子”们竟可视若无睹。不明白为什么她们认为只有大爷们才会口渴!有时跟院长到一些教会讲道,招待只给院长一瓶水,我当然毫无异议,因为他是讲员,讲话会口渴。但当天大爷们和小子们都是听众,这就使我难免好奇。

忽然想到耶稣所说的那句话,是否也在反映了祂自己的遇际?一位统管万有的神,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了人的样式,而且是卑微的身份时,人竟然苦待祂,甚至认为祂不配领受一杯水!

耶稣说:“我渴了。”

主啊,赦免我的罪。

Wednesday, October 20, 2010

人是看外貌耶和华看内心


“你们认为怎样?有一个人,他有两个儿子。
他去对大儿子说:‘孩子,你今天到葡萄园去工作吧。’
 他说:‘我不想去。’但后来他改变主意,就去了。
 父亲又照样去吩咐小儿子。小儿子说:‘父亲,我会去的。’后来却没有去。
这两个儿子,哪一个听父亲的话呢?”
他们说:“大儿子。”
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娼妓比你们先进神的国。约翰来到你们那里,指示你们行义路,你们不信他;税吏和娼妓却信了他。你们看见了之后,还是没有改变心意去信他。”
《马太福音》2128-32

太太在整理房间杂物时,发现了一架小收音机,上面印着三星(Samsung)公司,生日快乐等字。她好奇的放入电池后,竟然还可以收到清晰的FM广播。原来这是数年前在三星公司上班时,公司例牌在职员生日时送的小礼物,虽然不值钱,但也考心思。在三星上班的日子,从公司收到的礼物可真不少,所以很多都是放置一旁。

 这使我想起了韩国人和日本人的差异。我在日本公司上班十二年,在韩国公司是四年,我通晓日语,一些韩国经理也熟悉日语,对他们可以说有较深的认识。虽然他们都是远东民族,语言在文法上也有相同之处,但民族性却是大相径庭,迥然不同。不是有意偏袒,事实是,如果在一个社交场合,如高球场等,你遇到日本人及韩国人,可肯定你和日本人交上朋友的机率是超越韩国人的数倍。
为什么呢?因为日本人善于表面功夫,言谈不凸显自己的主张,容易在交谈中附和他人,隐藏自己的立场,让人觉得非常友善。这点,就和韩国人有天渊之别。韩国人比较直接,鲁莽,有话直说,重点出击,让人觉得不友善。

每一种民族都有好人坏人,温和野蛮的,我不是指这个。但上述的例子却是可以查验的。

接触两种民族,让我明白到好些真理。人总是喜欢听好话,以外表来判断人。忠言逆耳,苦口良药,但人却是喜欢金玉其外,往往看不到败絮其中的一面。

开始在韩国公司上班时,很不习惯他们那种大男人主义,骂人不必择日子,也不分男女。日子久了才发现他们的好;口硬心软,胸无城府,这和日本人的作风是完全不同。日本人总让你觉得和蔼可亲,温文有礼,但其实内心却另有盘算,深不可测。


但就如耶稣的比喻,人总是喜欢那个口甜舌滑的儿子,看不清那口蜜腹剑、佛口蛇心的真面目,反而将那苦口婆心,不善奉承但肝胆相照的视为仇敌。


不知道这和福音为何无法在日本蓬勃发展有无直接关系。


每年在各部门主管的结婚纪念日,太太都会收到董事经理送来的花篮和蛋糕。在之前的日本公司是日本职员才有吧。




若不是韩国人带我们几个部门主管到这间餐厅庆祝,享用高档海鲜佳肴,我也不知道有这么一间海鲜餐厅,主要是商家、外国人聚集的地方。在日资公司十二年,没听说有本地职员被邀来过,包括我这个通晓日语的。但却在那里碰到许多熟悉的日本人。

许多国外进口的活海鲜


与部门韩国经理,公司董事经理在中国山东威海考察。


公司庆典四间工厂数千职员包括外劳、临时工都拿到一架电视,对一般员工来说是份大礼。公司还送过好些礼物,包括名牌物品,都是人人有份,讲究公平原则。
在发花红(奖金)时,如果基本数是两个月,韩国公司是上下职员一律相同(评估另计加减)但日本公司只给占大多数的操作员1.2到1.5个月。

注:文中比较只触及我任职的两间公司内所接触的人而言,不代表全部韩、日人或公司。这只是个人感言,不是学术研究。

Monday, October 18, 2010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话是非


近日天气炎热,使人头昏脑涨。

一个闷热的下午,正在重看那本马克斯·韦伯著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时,朦胧中忽然进入了梦乡。

梦中看到自己来到了一个似爱丽丝仙境中的梦幻园子,奇花异草,动物都会说话。

忽然路旁传来一阵喧嚷声,只见一群可爱的小动物聚集在一个大树墩前,好像要听演唱会似的。我就好奇的走近观看。在掌声中,一只小兔子跃上了台,但说话的语气犹如大人。她说:“我们最重要是学会不讲是非,不论我们平日看到什么、听到什么,至要学会静默,不要向任何一方讲闲话,说是非。”

这时,矮树丛上直立的一排全身涂得洁白的乌鸦应声唱道:“小小嘴巴,要说好话;小小嘴巴,要说好话。”

忽然小兔子手中多了一本经书,她接着说:“讲人是非是没有好下场的,即使是看到什么伤天害理、逆反伦常的事,我们至要等候上主的审判,不必多言,以免遭无妄之灾。”

“你看经书不是告诉我们,那名为施洗约翰的家伙,不就因为衰多口,去讲希律王的是非,惹来了杀身之祸么?”“希律王休妻娶了弟兄腓力的太太为妻,又关他什么事,他不好好的在约旦河传悔改的洗礼,为那将来的预备道路,却去讲人是非,是不是茅厕打灯找屎(死)!”

这时,台下有几只动物气得昏死过去了,被管场的抬了出去急救。

小兔子却越说越起劲,“还有一个叫保罗的也是常常口无遮拦,爱讲是非,难怪总是遭人臭骂,被指为搅乱天下的人。”

台下一位猪哥哥按奈不住,喊了出来:“这保罗不是那位将“最妙的道”指示众人的吗,怎么如此诬告他呢?”

小兔子摸摸下巴的胡子,笑道:“哥哥有所不知,且听我逐一道来。”

“别看保罗在人面前讲得美,其实在背后也讲人是非,说什么底马贪爱世界;又说铜匠亚历山大多方害人,叫人要防备他。最要命的是指出彼得在安提阿的糗事:与外邦信徒爱宴时,看到包头的犹太人来了就借尿遁松人,以免被指与不洁净的共餐。”

“其实保罗看到弟兄的软弱,就应该闭嘴,多多为他们祷告,而不是去传是非、说闲话呀。”

忽然我看到东方天空露出鱼白,只见一只偌大的蚱蜢在独自徘徊,口中念念不休,似乎讲了很多话。我侧耳倾听,只听到尾端的一段话。

“对于许多信徒及公众来说,这种两难的说词似乎缺乏了指导的方向,可不是吗?耶稣在面对传统犹太教的『称王』指控,和被带至罗马长官面对叛乱罪名的审讯时,他并没视自己是处于两难的局面扩。他没有避开十字架,毅然接受了帝国的酷刑,把持住了真理的亮光。”最后隐约听到“。。。产生一种转化的效应。。。丧失。。。良机呢?”

我想,蚱蜢的这种诠释,也可以应用在施洗约翰身上,尽显传道人气势磅礴的气节。约翰如耶稣一样,不是找死,而是抓住了表达真理的良机,虽然这种宣扬,是要付上生命的代价。

正当我想上前开口回应小兔子的话时,忽然两个红彤彤的物件凌空而降,堵住了我的去路,我定睛一看,竟是两个大字,惊慌中就醒了过来,原来只是一场梦。

Monday, October 11, 2010

教会历史研讨会的一些照片

第三届大马中文教会历史研讨会:《枝繁叶茂》
~本土信徒接棒到公元2000年
9月23-24日在吉隆坡卫理大厦举行。
详情可留意文桥网页。(希望会报道)
会场

黄子总干事

开幕致词


巴色会曾立德会督


基督教长老会郑亨平牧师


神召会王祖祥牧师




黄子总干事在开幕演讲中提到一项有趣的往事。当年他信主前应该已是喜欢写文章投稿的文化青年,平时订阅了海内外十多种文学刊物。信主后,牧师就要他以圣经为念,停止阅读这类不造就的刊物,但却可以阅读两种刊物:报章和国家地理,因为牧师有看。据称另一位信徒则更惨,因为牧师连报章也不看,所以一律禁止。过去的牧者深受那一种教义影响,不言而喻。

黄子提到这点是预报明年大计,教会历史探讨会转换主题,希望各教派能够整理过去数十年在神学思想上的变迁。期待!

每一次我祷告,袮摇动我的手!

在某教会的一个青少年特会,年轻的姐妹,以活泼轻松的短诗,领导会众赞美。当大家唱起那首“我以祷告来到袮跟前”时,身旁的“牧师”低声向我说:“怎么我们的祷告,可以摇动上帝的手呢?”我急忙安抚他说:“不要紧啦,就当作指耶稣所说“寡妇和法官的比喻”那一个面向,有鼓励弟兄姐妹祷告的意义。”牧师听了犹如禅宗师傅一样,微笑不语的转过头去。
当他上台分享时,还是忍不住提到了这首诗歌的歌词。牧师说如果大家将歌词改成“每一次我祷告,袮摇动我的手”就更符合圣经的神学;因为我们祷告,是要上帝来改变我们,而不是上帝需要改变。(相信原意上和路181-8的比喻并没有冲突)



今早在晨祷中,教会的骆牧师呼吁大家多为教会弟兄姐妹的灵命代祷。领唱的弟兄随即带出了同一首歌。我也与大家一起唱了,但随后带领作了这样的祷告。

天父上帝,我们再次在袮面前献上感谢,因袮的慈爱永远长存。再次为教会弟兄姐妹来向袮感恩,求袮再次来光照我们,使我们心里的力量能够再次被更新。

主啊,甚愿每次我们祷告的时候,袮来摇动我们的手,使我们的双手是愿意拿起你话语来研读的双手。因为信心是藉听道而来,愿我们的心是被袮话语所充满;让你话语成为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

主啊,甚愿每次我们祷告的时候,袮来摇动我们的手,使我们的双手是紧紧捉住袮应许来祷告的双手。让我们的祷告是站立在袮的话语上,好让袮的国降临;你的旨意成就在我们生命中,如同成就在天上。

主啊,甚愿每次我们祷告的时候,袮来摇动我们的手,使我们的双手是愿意服侍人的双手。让我们的服侍能够将你的爱和恩典,带给更多的人,使他们能够感受到袮的同在,将荣耀归于袮。

父上帝啊,愿袮再次复兴我们的心灵,愿袮的名得着一切的荣耀和颂赞。奉主耶稣基督的名祷告。

是的,愿每一次我祷告,袮摇动我的手!

Sunday, October 10, 2010

週讯来了


征得鹏翔传道同意,在教会的週讯刊载了他的一篇短文《除去隔阂的福音》,没想到这篇文章也蛮配合当日的讲台信息。

当日林牧师请来了“爱邻舍”团队一个十一人,包括韩国夫妇、孩子,欧洲及本地师生组成的宣教团队,演出了歌舞及短剧。歌曲及话剧都是以马来文演绎,因为他们是一个向原住民传福音的团体。

过后,林牧师也以一些修女特丽莎的名言来鼓励大家,凸显话剧主题;让上帝的爱超越疆界、种族,除去隔阂。最后也带出Micah 2010的信息,与会众一同为那些贫穷的、受苦的、公义被剥夺的祷告,也祈求自己成为服侍的人。




Thursday, October 7, 2010

来临中的中学同窗会


最近太太数次与几位中学时代的同学聚合,谈论举办另一次中学1980毕业同学聚会的事。
上一回搞的SMJK CHAN WA, CLASS OF 1975-1980 REUNION DINNER (振华中学1975-80届校友联欢会)应该是在2006年。间中同学们个别在佳节,或学校校友会举办的联欢会中,当然会有见面,但这样特定一届的聚会就没有,最大的原因是大家都事忙,难以找到适合大家出席的日子。来临的相聚,计划在2011年的正月。


从小学、中学、预科到大学,都有同窗,但只有中学的这一班,机缘巧合之下,毕业后还能相聚,真是一种福分,也是一种命定(华人称缘分)。联系大家的不是政治或商业上的利害关系,而是过往淳朴的校园集体记忆。

进入联欢会的会场,大家仿佛穿越了时空,放下了一切世故的面孔,回到了中学时期,脑中洋溢着的是过去的“青春往事”。往日调皮、幼稚、甚至诡诈的同学,可能还是那副五十年不变的样子,但大家介于“旧同学”的那种身份认同,奇妙的显出无比的包容力,自然的跳到关系的层面上,还是不咎既往,惺惺相惜的欢聚一堂。

大家见面都少谈到工作、事业的事,但也不是完全的没有触及。为免有人误会我要在此攀高谒贵,就不提了,只能说各有各精彩。也有进出海外各地的,希望都能赶回来一聚。

聚会的一个特色,就是邀请当年教导过大家的老师们出席,除了那些移居世外拿不到签证回来的以外,老师们都赏脸出席。虽然学生们都已经近“知天命”之龄,但在心目中,老师永远都是老师,对老师那种尊敬之情,不曾减退。老师与父母共通的一点就是,永远希望自己“孩子”的成就比自己大,以自己“孩子”的成就为荣。所以,老师们看到自己教导过的学生,不是“业有所成”也“对社会有功”时,都显出无比的欣慰。

当然,一个小小的圈子,也是浮幻人生的缩影,当中也离不开人生所要面对的悲欢离合;人的学识、财富、身份或地位不会使人免于生活的种种无奈,只能勇敢的面对。因为人生就如一台的戏,在落幕之前,总要努力把它演完。人世间快乐和痛苦总是交织在一起;你不能只要快乐,也不会只有痛苦。重要的是如何以信心、盼望、爱来面对。

祈望一个圆满的相聚。

(写于2010年10月)


美女司仪

老师永远是VIP

难得相见

就是爱现

相见欢

老师们也是难得一见

我的地理课老师,后已升任学院讲师

各有精彩

老师们等待隆重的入场仪式

向老师致意


物轻情重

最年长的老师精神奕奕



会场

百感交集

老师你好

玩老师?

“振友”风范

老师也疯狂

大显才华

童心未泯

老师也来一曲

大合照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