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8, 2011

重燃十架异象

Fill my eyes, O my God

D                  F#m                        G                           D
Fill my eyes, O my God,  With a vision of the Cross;
F#m                       Em   A7
Fill my heart with love for Jesus  The Nazarene.
D                              F#m 
Fill my mouth with Thy praise,
G                                       Bm
Let me sing through endless days.
D                      Em             A7           D
Take my will, let my life be wholly thine.

在一个不可思议的“凑巧”下,接到陈莉燕牧师的邀请,昨天有机会来到马新基督教信义会芙蓉堂证道。当然,我们知道,在于上帝,没有什么是出于“凑巧”,祂总叫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的益处。所以,我深信上帝的话,要给教会信众带来祝福,也一样要使我从中受惠。


对儿子捷辉来说,每次跟我到传统主流教会聚会,总是兴致勃勃的有好多新发现。总是不住口的问:为什么这样的?为什么那样的?因为打从出生,他经历的两间教会都是灵恩的独立教会,完全不晓得传统教会的崇拜礼仪和形式。当然,还有一些他不经意的,就如在圣台上的绿色的台布,对他来说只是“凑巧”的颜色,他只是关注在台上耀眼的油灯,觉得好奇。


领诗的姐妹带领敬拜时,唱的短诗,都是我们熟悉的。但当唱到那首”Fill my eyes, O my God”时,还是惊讶这“凑巧”。这首短诗正是我三十年前初信时最爱唱的,也以它的歌词作我的祷告,甚至将它意译成了广东话版。


愿我主,使我睇到佢可畏的光,

愿我心,充满住耶稣的爱。

愿我得主祝福,使我一生都歌唱,

不惊怕,主呀我,是属于你。

是主的纯洁无瑕的真光,吸引了我,使我脱离黑暗。是主牺牲的爱,使我胜过一切苦毒怨恨。是主的赐福,使我一生经历主的丰盛,使我不住的歌颂赞美。虽然时经死阴幽谷,但主要我除去惧怕,因祂总是与我同在。


这正是我信主后的经历,也是我藉着马太福音624-34带给大家的信息,但主似乎也要藉着这首短诗,重燃我十架异象,好叫我在荆棘十架路上,能够刚强壮胆的走下去。


设计简洁优雅的敬拜堂

具神学意义的摆设

Samsung旧同事也在会中,凑巧!

左起廖秀玉执事,陈莉燕牧师


Saturday, February 26, 2011

超越又临在的上帝


去年年尾,忘了如何去到Christianbook.com,看到好些特惠价的书本。因前年在网上订购过两本二手书,虽然邮费贵,但还是安全抵达,就想试试开始网上购书。一些精装版的书原价U$39.99只卖U$10.99,一些简直就是买一送二。大大小小七本书的空运邮费只要U$22,因是第一次向这个网站订购,所以也不想一次买太多。

付了信用卡的账单后,就开始耐心等候。但一直到进入2011年,还是没有消息。向一位常有网购书本的人打听后,才知道通常不会超过一个月就应该收到,只好电邮去查询。很快就收到对方的回邮,二话不说就答应补送给我,只再次确认了地址,果然是有水准的公司!很快的等了三个星期,星期六回家,发现邮箱里有一张“邮包待领卡”,应该是书到了家里没人签收,要隔天才可到邮局领取。看到这张卡片,心里高兴得不得了,终于可以拿到书了!这意味以后可以随时购买特惠价格的好书。

耐心的等到星期一,开车到十多公里外指定的邮包分发地点,将卡片交给年轻的柜台小姐后,却看到她只拿出一个薄薄的快递邮件,叫我好生失望。小姐看到我失落的脸神,好奇的问:“怎么样啦,有问题吗?”我只好说:“我以为可以拿到美国来的书本!”。小姐亲切的说如果有查询号码,可以帮我查电脑,我只好苦笑的离开。

虽然收到的是礼品公司寄来的KFC/Pizza Hut现金礼券,却叫我乐不起来。心想如果这次再收不到书本,是否要再投诉,让对方再送一批过来?好像不是很妥当。纳闷之余,还是觉得需要祷告上帝了,既然尽了本分,寻求上帝的帮助对我来说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抱着期待的心祷告,总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欲以信心超越眼见的事实,相信上帝可以看顾,即使是微小的事!真的祈求上帝保守这个邮包,让它顺利送到手中。

星期三早上在家阅读,做些琐碎的事后,想要出门,但最终还是留下来了。没想到中午时分忽然听到屋外有卡车的声音和叫门声。原来是邮局的职员,终于将邮包送来了。赶快开门走出去,邮差真的将邮包交到我手上!那一刻,真的有难以形容的喜悦与感恩,再次见证上帝是垂听祷告的上帝。

上帝是超越的,也是那么临在的神。当耶稣在十字架上饱受痛苦,要成就全人类的救赎大功时,祂还是要向十字架前的马利亚说:“妇人,看你的儿子!”。上帝的心意不单是愿万人得救,也一样看顾你切身的需要,只要你以信心来仰望,相信祂是那位施慈爱的上帝。


(在很多人看来,这不过是“凑巧”的事,但当你大半生都因祷告而出现许多“凑巧”的事时,就晓得不是“凑巧”那么简单;如果祷告不能带来改变,为何你祷告呢?)


书本完好无损的寄到

Monday, February 21, 2011

只流于纸面上的书法文化


今年终于在晨祷后,赶上了孩子学校的挥春(书法比赛)大会。每年不是因工作,就是因聚会而错失观摩的机会,今年还是因为迟到而错失了精彩的二十四节令鼓演出。已举办三十届的挥春,还是夹持农历新年的余兴,热闹非常。

每次看到我国类似的挥春大会,总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能安排学生及参赛者整齐有序的在礼堂里挥毫?当然,像我这种小人物,似乎永远问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不像当年,有人说了一句“书法属于低层次文化,华人应该多关注高层次的中华文化”后,闹得沸沸扬扬,因为直击了华社的圣域。讲的人当然被整个华社舆论围攻,骂声四起,差点就要发动圣战似的,使华社社群所处的文化层次,一览无遗。

类似挥春大会一般的做法就是邀请一些“书法家”当场挥毫,接下来就是参赛者各显神通,依指定的字句自由发挥。但整个书写过程,却是毫无规划,无秩序的。各人或在球场,或在走廊上、沟渠旁,各自埋头苦干,写完了就各自呈交上去,完全没有一种彼此观摩学习的空间。

虽我不是什么专家,但总觉得书法的可贵之处,不是在于陶冶人心,透过一笔一画,规律自己吗?如果真的明白书法的文化价值,就应该知道它不是指在白纸上的黑子写得如何精湛而已,而是透过心神、手目的克制,达到人性的自律。这点反而在日本的书法大赛,就看到这种精神的体现,我们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醒悟。


让大家有目共睹的现场

日本东京的书法比赛现场

本地的一般情况

在食堂旁扑地而书

在走廊上的好手
先来练习一番的参赛者
借沟渠发功的好手
找到好地方
不是没有宽大的礼堂可用
小小书法家
字是好,但纸要摆正!
忍不住出手的妈妈


Wednesday, February 16, 2011

有话直说:拒绝放弃思考


在今天(15/2)的南洋商报言论版,读到这篇文章,觉得作者道出了我闷在心里的话,特地转载于此,与大家分享。自己虽然不才,但还是喜欢看书,不论是有关中华文化的,哲理性的还是基督信仰的。读古人思想,当然是认为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却不是以那种将古人思想或学识绝对化,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心态来处理。

读老庄、孔子或克莱门特、德尔图良,或田立克、巴特,都有学不完的功课,但对于他们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实在无需去掩饰或美化,甚至强为他们的失误“自圆其说”。介于时代、文化、资讯、资源的限制,造成他们一些见解上的不足,实在无可厚非,并无损他们的伟大。站在21世纪的我们,需要有思辨性的头脑,来处理这些文化遗产,而不是一味盲从、美化。
----------------------------------------------------
拒绝放弃思考陈协运

日前在朋友婚宴上遇到从台湾回来过年的学长,由于彼此都是中文系出身,学长即兴讲解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关于做学问的态度精神。
说实话,以前在大学的古籍部里,就看过那么几部古书而已,对于学长所说的那些古文,笔者是不太了解,搞得当时好尴尬,只能做应声虫
笔者对孔子没什么意见,毕竟他是位大儒,说的话都很经典,思考也很深湛。但是如果有些人一定要称他为圣人的话,那恐怕孔子自身也不会认同。

圣人是什么?德才兼备之人乎?那这个世界上圣人太多,也太少。说多,是因为难道古往今来,人类的智慧没有提高吗?不更有道德感吗?那么这样的人就太多;说少,是因为谁能真正摆脱生活一切,单纯地追寻道德与智慧?

崇古心态不继强化

有时候真感慨华人的不自信。从古至今一直推崇古代,近现代受冲击后就开始推崇起西方。
难道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的智商品德就比不过古代,比不过西方?难道我们就必须盲目尊崇自己的祖先,而不想自己开创些什么吗?要说原因,就因为我们选择放弃思考,只爱跟随他人的脚步,乐得轻松。

古代虽然有人这么做,但他们大多假托古人,好像没了古人这张皮,就什么都做不了,结果把崇古心态不断的强化。
世界不断进步改变,华人丧失了自己的精神,就拼命又开始追溯古人,古人的
孔子思想经过了这么几千年来,早就面目全非了。儒家到了董仲舒那一代,已完全成为和霸道相对称的王道。
王道想培养的终极人才就是贤明的帝王,但是任何帝王都是实力主义者,有谁会相信以仁能治国呢?就各时代的特征来看,统治者向来都在利用儒家。

如今,中国拼命地捧起儒家,甚至不惜在天安门及各所大学安孔子像,不过是统治者又开始玩王道这一把戏。
悲哀的是,脱离母体已多年的马来西亚华裔,也紧紧跟随中国的脚步。比如我国华小推崇的《弟子规》,正是中国目前的小学教材之一。

探索切合时代道路

任何人都受到自己生存的时代影响,孔子所想的一切是想为当时服务,而带有当时的烙印。
孔子的思想很大程度上,都是春秋时代的思想,他所关注的社会关系,也必然属于那个时代,更何况他借用的是更古老的、周公旦的那一套!
如果那样的思想还能支配新的时代,那我想2000多年来,人们都白活了。
至于古书内容的传承,其实汉朝时就已经有今文和古文之争。今文就是离秦朝很近的老人强记的内容;而古文则是那些自称被发现的古代经书内容。

虽然开始时今文占优,但到了魏晋时,今文完全被古文压倒,以致灭亡。所以现代的古籍内容完全值得怀疑!
中国注释学发达,使人们都偏向于曲解古人的思想,来阐发自己的思想。只要被认同,你完全可以从自己的观点来篡改经文意思!
即使是现代也一样,比如于丹解读《论语》及《庄子》,就备受争议。
经典并非不好,只是笔者认为《论语》、《庄子》等古籍,是那些具有丰富阅历及思想的人才能真正读懂,跟孔子在精神上交流

因此我们应拒绝放弃思考,不断磨练自己,探索适合这个时代,而又属于自己的道路。

Monday, February 14, 2011

得些好意須回手

祷告灵修读《列王纪》。

《列王纪下》第十八章说到当北国以色列进入亡国前夕,南国犹大兴起了一位敬畏耶和华的君王希西家。经文告诉我们,希西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试图恢复以色列人对耶和华的信靠,他废去丘坛,毁坏柱像,砍下木偶,打碎摩西所造的铜蛇。

圣经作者对希西家的评价是肯定的,这点从以下的经文可见一斑。

“希西家倚靠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在他前后的犹大列王中没有一个及他的。 
因为他专靠耶和华,总不离开,谨守耶和华所吩咐摩西的诫命。 
耶和华与他同在,他无论往何处去,尽都亨通。他背叛、不肯事奉亚述王。”

根据先知传统的神学,如果王定意跟随耶和华,他的国必定得享亨通,四境平安。但在亚述人攻取了北国以色列之后,希西家王在位十四年,亚述人也攻入了犹大各城。希西家王的反应是差人去向亚述王求和,愿意以赔偿换和平。亚述王罚了希西家银子九百公斤和金子一百八十公斤。这数目对希西家王来说是倾国荡产的;连圣殿、皇宫柱子墙上的金子都得刮下来充数。

这样忍辱求存的举动,并没有为犹大国带来一刻喘息的机会,亚述王的大军还是开向耶路撒冷,定意要铲平灭绝犹大国。这次,希西家的回应是进到耶和华的殿祷告,也派人到先知以赛亚那里请求代祷。最后我们看到先知以赛亚的预言及相对于拉伯沙基长篇大论的漫骂,圣经只用了一节经文来描述十八万亚述大军的崩溃。

一般读到这段记事,会难以接受为何一心依靠神的希西家王,在遇到亚述大军压境时,会那么轻易的试图以金银换和平。这和开头对他敬虔的改革及之后定心求告耶和华的表现似乎不吻合。一般解经大概都会诉诸于“人有软弱的一面”来梳理王的表现。

在我看来,希西家王赔款求和之举,正是为耶和华灭绝亚述十八万大军的介入留下伏笔。希西家王所作的,正表明他不是处处以耶和华的名础础逼人,反而是非常实务的认清事实;犹大国的实力实在无法抵抗亚述大军,但亚述王一干千里迢迢的来到,不可能要霸占以色列这小地方,都是为财宝而战。希西家的心态正是秀才遇强盗的心态,金银都拿去好了,只“求你离开我”(1814)。但有风尽是要使尽帆的亚述王,硬是要致人于死地,逼使希西家王转而向耶和华求告,让上帝也看不过眼,出手干涉,而且是重重的一击。

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愿像主耶稣所说的:“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 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
 
但有些人就如亚述王的大军,得胜不知止,即使你已经如亚伯拉罕般的让出肥沃的土地,选择了崎岖的山地,他却还欲蛇吞象。须知“得些好意須回手”,不然就要像亚述王那样,终有一日要落得“貪勝不知輸堪悲”的情景。

Thursday, February 10, 2011

新年·年关


每年新年不论交通警察采取什么“态度行动”,都会有不少归乡的游子断魂公路。新年,真的犹如一个考验人的严关。今年除夕,母亲也慌张的给我看一则报章上的讣告,告诉我死者竟然是旧居附近咖啡店老闆的儿子。才三十年华的少年,竟然英年早逝,断魂公路,无法回家过年。这样的噩讯,让大家感到惋惜不已。

数十年前母亲就常到这间大树下的咖啡店帮衬。买热烘烘的海南面包,自家制的kaya,打包面食,后来还有酿豆腐。开始是由老妈打拼,带着九个孩子,每日闹哄哄的,后来交给儿子接续,去世的是老闆唯一的儿子,老妈的孙子。

老妈其中一个女儿开理发店,也是母亲烫头发、洗头光顾的老店。在将结束营业的那天,老板娘有感而发的对母亲说:“大嫂,你来我这洗头也足二十九年啦。”母亲惊讶她为何记得那么清楚。她笑答:“因为你第一次来光顾的那天,就是我女儿满月的那日,现在我女儿已经二十九岁了。”虽然只是泛泛之交的邻舍,但数十年的接触,也不无感情。

老闆从小跟老妈干活,识字不多,唯一的儿子能够留学海外,自是倍感欣慰。学成后孩子在邻国某机构任集团经理,正是要创一番事业的时候。这孩子也曾是太太的学生,从友人得知,他本已订好机票要回国过年,后来因数位友人买不到票,决定陪同友人开车回马,哪知半途车祸,不知道如何被抛入山崖,逝世时身体还贴着安全带,数位友人却只受轻伤。这样的结局叫人百思不解,让数位友人捶胸痛哭,懊悔不已。谁都无法逃避死亡,但为何偏偏选中他?人生本来就充满许多未知数,有许多人无法解释的奥秘。

如今我们已搬离旧居,八十多岁的老妈多年前就已与另一个儿子迁居别州。理发店关了咖啡店还在,母亲偶尔也会去打包酿豆腐,搭讪几句。在忙碌的年晚,突如其来的噩讯,给新年的气氛加添了几许的惆怅。只能为他的家人祈祷,希望大家能节哀顺变。

Monday, February 7, 2011

叶先秦:《为耶路撒冷求平安?》


在第31期的《神召之声》,刊载了叶先秦于2008年在部落格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只根据我所知道的)。这篇文章不单对神召会的会友是适时的,对许多灵恩教会的信徒也是当头棒喝,因为那股源自北美保守福音派的风,正藉着台湾的一些教会,吹到新马一带。正如“重建耶路撒冷圣殿”的呼声一样,不好好研读《圣经》的信徒,容易患上文中所指“助纣为虐”的毛病,还以为自己在替天行道,成全上帝的旨意。
----------------------------
「為耶路撒冷求平安」、「為以色列祝福禱告」。近年來,這些口號在北美福音派教會喊得震天價響,其原因不外乎相信末世事件與以色列局勢息息相關,而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以色列的國土是上帝所賜的應許之地,教會理應無條件支持他們、為他們禱告,使他們免於周圍「敵基督的阿拉伯世界」的環伺威脅,讓這片「應許之地」免於異教徒的覬覦。這種觀點無疑有深刻的基要主義和時代主義釋經背景,另一方面也出自對長久以來基督教的「替代神學」及其造成的反猶主義的反省。北美福音派對以色列的態度,無疑也和美國政治右翼勢力難捨難分,兩者同樣支持以色列,朝敵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大肆抨擊、全力維護「以色列固有疆域」的完整,卻對以色列的暴行不聞不問,表現出一種十足的選擇性正義。

北美福音派更是藉出版品大肆宣揚目前以色列領土之正當性、生存的危機等觀念,甚至連「不支持以色列就是反猶主義、是敵基督」這種惡毒且失當的言語也脫口而出,最近這些教導更透過特會和譯著輸入台灣教會,一些教會在禱告時便開始為以色列禱告。當然,福音派教會的這些努力主要是為了將福音帶給猶太人,盼望他們能認識那位已經來到、將來再臨的耶穌基督,並不像時代主義那般瘋狂醉心於末世預言。只是,這種無條件支持以色列的舉動往往無異助紂為虐,加深中東、西亞各國對基督教和西方世界的反感(它們時常將兩者等同視之),讓當地的基督徒情以何堪?為持守自己的基要主義釋經傳統以及對猶太人宣教,竟支持這樣一個瘋狂政權壓迫巴勒斯坦人,還連帶間接傷害自己的弟兄(當地基督徒)。前陣子看到一本書叫做《一個猶太人的反省》,雖然是一位猶太世俗學者以自由主義的觀點撰寫的作品,極少涉及信仰層面,不過對於一向深受北美福音派影響,且不加分辨的台灣教會,這本書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帶來一些省思。
(在部落格的全文

以下这一段应该是后加的,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现时不少北美处境或承袭于此的五旬宗教会有些过度寻求基要派或一些较保守福音派的认同,为试图证明我们也属“正统”信仰阵营。若将五旬宗归类于福音派,这我无从置喙,因为就普世角度而言这是事实,但福了派的类型有很多种,他们却往往选择走向较保守的那一支流,这不但扼杀神学的创造力,我更担忧的是因此归入“宗教右派” ,连带也一并接受这些右派的某些政治理念,如这里所提的“无条件支持以色列”。五旬节运动是源自一群有色人种和中下阶层,如韩国民众神学(Minjung Theology)关注的那群受压迫、贫苦、异化的“民众” (Min-jung),亚苏萨街的领袖威廉西摩(William Seymour)更是定意打破种族藩篱,成就种族融合的革命性创举,在在显出五旬节运动的左派精神,普世的五旬宗教会应该扬弃眼前偏向右派的倾向,靠着圣灵的加力勇敢向世上的不公不义发出先知性的言语,在右派和左派的张力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Saturday, February 5, 2011

新年·团聚

每年农历新年的初一初二,都在忙着与远道而来的亲戚相聚。今年有机会见到好些去年新年没见到的亲戚,真是难得,赶紧拍照留念。四月份其中一位侄儿将在新加坡举行婚礼,到时在大马的全部亲友都会下到新加坡,又是一个家族欢聚的好时机,值得期待。




道风山:来自西方的亚洲心灵


香港《道风山》的缘起。(转载自:道风山基督教丛林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乃由挪威籍宣教士艾香德牧師(Dr. Karl Ludvig Reichelt)創辦。他於1904年抵達中國湖南省傳道。與此同時,他對中國的宗教興趣日濃,並燃起專向佛教徒傳道的異象。他終於在1922年在南京創立「景風山」,招待佛教及道教徒學道。後因戰事的緣故,艾香德牧師於1930年把工作遷移香港,在沙田創辦「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並邀得丹麥著名建築師艾術華(Johannes Prip-Moller) 設計龐大的中國式建築群。艾牧師於1952313日安息主懷,遺體葬於道風山基督教墳場。


这里不但可以看到充满中华色彩的圣殿、凉亭等建筑物,还有刻有“十架莲花”的铜钟。这“十架莲花”到底有什么意思呢?“道风山基督教丛林”的网站解释如下:

莲花十架

《蓮花》在中國文化中象徵「出污泥不染」;又比君子,象徵人之高尚品格、靈魂之聖潔和
「純潔清心」。很多人渴慕這種情操,但很難臻至完美。唯藉基督的愛和基督的十架,世人可達此境。


《中国民族宗教网》中找到一篇写道风山的文章,可以一读。最后两段如此记载,让人感觉无限唏嘘,什么时候才可以唤醒东方的亚洲心灵,明白上帝既然是全人类的主宰,就不一定要透过西方的眼镜来看上帝。
----------------
当然艾香德牧师的在道风山的传教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除了经济拮据和病魔缠身外,他首先受到本国教会的压力,被指责为基督信仰不纯,搞宗教混合。许多佛教界人士也指责艾香德抢夺信众,是魔鬼,艾香德本人甚至为此遭到过殴打。1952年,艾香德牧师在香港道风山逝世,他的继任者也并没有继续实行他向中国出家人传教的方针。十几年后,艾香德留下的许多文献资料,许多不同宗教教友留下的文物资料、书籍、日记、杂志等,都被集中焚烧了,烧了三天三夜。1980年,瑞典宣教士任道风山院长,以整修为名,又焚烧了当年许多不同宗教教友留下的匾额对联,甚为可惜!

      艾香德向中国出家人传教的做法,历来褒贬不一,无论在基督宗教中,还是在中国宗教中都有批评的声音。不过,可以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艾香德所创立的道风山基督教丛林,为基督教的“中国化”和“本色化”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是不同宗教间的和平对话的先驱。正如艾香德百年冥诞时,中国道教第六十四代天师张源先在台湾的题词:“鸾鹤飘然去,百年别有身。大罗天上客,回首笑红尘。”艾香德牧师“无意间”在宗教交流与对话方面的贡献,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士的认可。时至今日,道风山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依旧在这方面继承了艾香德牧师的精神遗产。

转载:《中国民族宗教网:艾香德和他的道风山基督教丛林















Wednesday, February 2, 2011

上主显露了祂的心意






在庄祖鲲著的《说禅论道:基督教与儒、释、道之对话》一书中,读到以下的记事。有感之余,也应用了一部分在我的讲道中,作为例证。

(《说禅论道》94-96页)
“圣爱”是无差别等级之爱,甚至要爱仇敌,因此能跨越敌我的鸿沟,达成真正的和谐。“圣爱”是来自于神性的,不是出自于人性的修炼,也不是基于功利主义的算计,而是出于外在神的力量之灌注与供应,所以能源源不断、自然涌流。二战时发生于泰国桂河大桥战俘营的一段真实感人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范例-----

二战初期,日本人将由菲律宾、香港、新加坡俘虏的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的战俘数万人迁至泰国北部的桂河边,要建一座桥梁。由于气候炎热,工程艰巨,加上日本军人的残暴,战俘死伤无数,士气极为消沉。

有一天,有一个小队出去做工,到黄昏收工时,带队的日本士官在点名时发现少了一件工具。他大发雷霆,要求私藏工具的人立刻交出工具来,否则要将排头的战俘枪决。正在他瞄准第一位战俘准备开枪时,有一位战俘挺身而出,自称是他拿的。当日本士官转过枪来时,这位战俘说:“慢一点,给我一分钟的时间。”日本士官看着他自口袋里拿出一本小书,看了一眼,然后闭目不动。之后他说“好了”,刚说完,日本士官用枪托狠狠地敲向他的脑袋。因此,还没来得及问工具的下落,这位战俘已经当场死去。

回到营地,再次清点工具与人数,却发现工具没有短缺,原来是那位日本士官喝醉酒,自己搞糊涂了。当日本士官离去之后,全队的战俘愣在那里无话可说。原来,这位死者是一位来自新西兰(New Zealand) 的士兵,平常只有几位澳大利亚来的战俘偶尔与他谈话,但是他却为了别人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当他们收拾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的口袋里只有一本袖珍本的《圣经》,其中还用红丝线夹在某一页上,那页的一段经文就是耶稣在十字架上为钉死他的罗马士兵的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那些战俘相信,在新西兰士兵死以前,他正在为那即将打死他的日本士官祷告。后来那个战俘营就用他的袖珍本《圣经》开始一个查经班,每天查经。不久,整个战俘营的气氛有了很大的改变。

桂河大桥建筑完毕后,日军又将这些战俘迁移至新加坡。这次长达一千多公里的徒步行军被称为“死亡之旅”,因为出发时的一万八千名战俘,只有八百多人活着到达新加坡。当他们经过新加坡火车站时,整个火车站建筑物都已经被盟军炸平了。月台上躺满了自菲律宾及各地撤回的日本伤兵,却没有护士与医生。这是一幅极为奇特的景象:一边是刚自丛林出来,有如行尸走肉的战俘;另一边却是数以千计的日本伤兵,在南洋炎热的阳光下呻吟哀嚎。

就在这时,记录这个故事的苏格兰上尉所带领的一小队战俘自发地跑上月台,拿出水壶的水,灌在那些日本伤兵干渴的口中,并且他们撕下身上看来还算干净的衣服一角,为伤兵擦拭生蛆的伤口。当那位苏格兰上尉也在这么做的时候,总领队的英格兰上校跑过来破口大骂: “你在干什么?这些日本兵都是该死的,你忘了我们多少弟兄死在他们手上吗?”苏格兰上尉默默地听着,最后他抬头说:“长官,您听过《圣经》中“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吗?您想,对这些日本伤兵来说,谁是那位好撒玛利亚人呢?
第二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所需要的就是这种无私、舍己甚至爱仇敌的爱。然而,这种爱却只有从被更新的生命里才能自然地流露出来。孙中山先生曾经感叹地说,中国人是一盘散沙。有人甚至自嘲地说,中国、是一堆又臭又硬的石头。然而不要忘了,在沙子与石头之外,若加上一些水泥,就成了混凝土。所以,和谐的社会不必等到人人都成为无私均大善人时才能达到,所需要的乃是一些人愿意将自己献身为“水尼”一他们可以将沙石凝结在一起,成为坚固的混凝土。(摘录完)

这种“从被更新的生命里才能自然地流露出来”的生命素质,让我想起了圣法兰西斯的祷告。感谢上主,向我显露了祂的心意,要我坚持下去。在这个被罪扭曲的人世间,不要被恶所胜,反而要以善胜恶,坚持上主的爱,即使要付上生命的代价;因为在基督里,我们有复活的盼望。

《圣法兰西斯的祷告》

主啊!使我成为你和平的工具:
在有仇恨的地方,让我播撒爱心;
在有伤痛的地方,让我播撒宽恕;
在有猜疑的地方,让我播撒信任。

主啊!使我成为你和平的工具:
在有失望的地方,让我播撒希望;
在有黑暗的地方,让我播撒光明
在有悲伤的地方,让我播撒喜乐。

神圣的主啊!
我不求别人的安慰,但愿能安慰别人
我不求别人的理解,但愿能理解别人;
我不求别人的爱,但愿能去爱别人。

因为在施与中,我们有所获得
在宽恕中,我们获得宽恕;
在失丧生命时,我们得到永生。

主啊!使我成为你和平的工具。阿门。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