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9, 2011

苦口良药


“上帝藉着困苦救拔困苦人,藉所受的欺压开通他们的耳朵。”《约伯记》3615

多么美妙的经文,告诉我们说上帝就是藉着困苦救我们脱离困境、藉种种的压迫,打开我们属灵的耳朵,使我们茅塞顿开。但很多时候,我们却带着定罪感;定上帝的罪(为何这困难偏偏临到我?)、定身旁的人的罪(都是你们害的),看不到是上帝在施行拯救,要透过困苦使我们脱离困境。

这使我想起中学时期看过的一部电影:CAPRICORN ONE(摩羯座一号)。故事说到美国宇航局(NASA)要将宇航员送到火星,虽然花费了巨款和时间,技术上还是无把握。为了不被国会削减经费,他们要制造一次登陆火星的假象,蒙骗国人。火箭临升空前,三位宇航员被强行带到沙漠,在摄影棚内制造登陆火星的骗局。

三名宇航员试图逃出沙漠,去揭发宇航局诡计,但在沙漠中被追捕。最后只剩男主角一人落魄的逃到荒芜的山地,天空地上都是追捕的直升机和特务。几经困苦,男主角逃入一个狭小的山洞躲避,洞内却出现了一条毒蛇!

这一幕,最让我印象深刻!当时,我为男主角坎坷的遭遇感到哀伤,人生就是那么祸不单行吗?上帝为何不是站在好人的那边,反而让他苦上加苦呢?但接下来剧情的发展是:饥渴疲惫的男主角,将蛇打死,喝了它的血解渴,吃蛇的肉充饥,恢复体力后终于回到城市,揭发了宇航局的诡计。

很多时候,信徒的遭遇不也是这样吗?上帝给我们的困难与痛苦,其实是救我们脱离困境的帮助,给我们的打击,是要开启我们的耳朵,听到祂的声音,正是祂顾念我们的明证。我们却常以为上帝苦待了我们、忽略了我们,也将失败归咎于人。

“不可让愤怒触动你,使你破口谩骂。”《约伯记》3618因为上帝应许我们说:“上帝也必引你脱离患难,进入宽阔不狭窄之地;摆在你席上的必满有肥甘。”《约伯记》3616

记得,如果困苦临到,不是因为祂不顾念我们,反而是上帝呼召我们、要我们以谦虚无伪的心来寻求祂的时刻。脱去埋怨,靠着加力量给我们的上帝,胜过困难!那么,你将发现,一切的困苦,都成了引领你前进的踏脚石。

注:经文引用(和合本修订版)

Sunday, April 24, 2011

森州美景画展


《星洲日报》23.04.2011
(森美兰‧芙蓉23日讯)由森州艺术协会主办,芙蓉百利广场和《星洲日报》协办的“森州之美展”,今日正式在芙蓉百利广场举行,获得市民踊跃反应,一些“老芙蓉”见到已消失在时代洪流的芙蓉市区景物通过艺术形式重现,不禁有股“往事只能回味”之感。
今天共展出80幅画作,包括水彩、油画、压克力、速写和水墨画,另有书法和15盆盆景。公眾得以瀏览眾多艺术作品,加上森州艺术协会理事从旁讲解,等於上了宝贵一课,充实了艺术內涵。
秉持多元文化精神,大会邀请3名巫裔画家参展,其迥异特出的绘画风格与主题,使得艺展呈献另一股多元风貌。
杨六南:对画中物熟悉又陌生
森州艺术协会副会长杨六南表示,这是协会首次在人潮眾多的购物广场举行艺展,相信反应將比以往热烈,往年年度艺展曾在森华堂、潮州会馆和1388乡村俱乐部等举行。
有趣的是,艺展让许多芙蓉人学习留意身边景物,他分享,许多参观者都对画中物既熟悉又陌生,在询问画家后,才知这些景物都是平日经过和触碰的。
“这达到了画家通过艺术呈献的目的。这些景物都很熟悉,但许多人就算每天经过时,也不会多看一眼。”
艺展现场也提供人像素描和临摹画作,参观者都好奇围观画家创作。
艺术展览將於明日结束,开放时间从上午10时至傍晚6时。明日上午11时,將是艺展开幕典礼和儿童绘画比赛同步进行。(全文
---------------------------------------------------------------------------------------------
堂妹柳芬和堂妹夫杨六南在艺术学院结识,婚后除了画画,也分别开设了绘画班,教导中小学生绘画;在这次画展也展出了几幅作品。他们经常参与各地画展,难得这次在芙蓉举办,当然要去捧场。适逢复活节,加上许多琐碎的事,去到现场,已接近尾声,看不到太多的人潮,但却是观赏的好时机。

杨六南与他的大作
柳芬与我的妈妈合照

杨六南:米南加保式皇宫

杨六南:森州博物馆

杨六南:印度教庙宇

杨六南:旧行政大厦

游柳芬:压克力作品

游柳芬:压克力作品

游柳芬:水彩画

现场实况

大家喜欢用手机拍摄

商场内的观众

快到展览结束的时候

杨六南:出展前已被订购

游柳芬:志元堂
艺术没有种族的鸿沟

用手机拍下心仪的一幅

收费的现场作画

一齐观赏

其他画家的作品

芙蓉景色的水彩画

现场素描

现场显身手的画家


现场的盆栽

少人会欣赏的盆栽




Friday, April 22, 2011

天堂地狱潇洒走一回


今年的大斋期,不知道是因多出席了几个追思礼拜的缘故,还是看到一些关于天堂地狱的“实况报道”,对人死后的境况,多了一些思考。

在追思礼拜,牧者为了安慰死者的亲属亲朋,大多会说死者已息了地上的劳苦,现今已在天堂,与上帝同在,享受永远的福乐。这样的描述,概括性的反映了基督教对永恒的信念,实务性多于教义性,可说无伤大雅。但一些喜欢标榜自己曾经死去又活过来,被主耶稣带领“游览”了天堂地狱的人总是说;在天堂看到亚伯拉罕,摩西,约书亚,马利亚等众圣徒,快乐的生活、敬拜,在地狱看到一些著名歌星、明星,宗教领袖,名人或亲朋戚友,被灼热的火焚烧,受尽种种折磨。主派他们回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宣扬天堂和地狱是真实的!对于这种论调,就需要想一想了。

难怪有人说:“基督教相信「身體復活」並不是「靈魂不滅」,在教會聽見有人說:我們靈魂上天堂,這人是諾斯底主義者!”。这么说的人不是说不相信人有灵魂,而是一语道破许多基督徒的迷思;以为信徒去世后,灵魂就上了天堂,在那里快乐的生活,天天赞美主,罪人死后就下到地狱,面对地狱的火及种种酷刑。

如果在追思会听到牧者说已逝者已经回到天家,与上帝同在。这是一个广义笼统的说法,可以为家属和众人带来安慰和盼望,自是无可厚非。但那些喜欢说自己的确到过天堂地狱,看到某某人在天堂或地狱的,总是轻易的牢笼许多信徒,叫他们信得如醉如痴,完全不晓得他们所信的并非基督教的教导,而更接近他们原属的非基督宗教教导。

其实,基督信徒相信的是人死后,身体归回尘土,灵魂安息在阴间/乐园,等候复活。基督徒的盼望在于人类历史终结时,耶稣基督第二次降临世界。那时全人类,不论义人罪人,都要从死里复活,接受审判,之后才有天堂和地狱的分别。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时候将到,现在就是了,死人要听见神儿子的声音,听见的人就要活了。(约翰福音525

你们不要把这事看作希奇。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约翰福音528-29

我们现在照主的话告诉你们一件事:我们这活著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断不能在那已经睡了的人之先,因为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神的号吹响;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们这活著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帖撒罗尼迦前书415-17

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著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哥林多后书510

当人子在他荣耀里,同著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万民都要聚集在他面前。他要把他们分别出来,好像牧羊的分别绵羊山羊一般;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 (马太福音2531-33

 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太2534

王又要向那左边的说:你们这被咒诅的人,离开我,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太2541

“这些人,要往永刑里去;那些义人,要往永生里去。”(太2546

不论好人恶人,死后都是息了世上劳苦,等候耶稣基督再来时复活与审判。我们不要将圣经中所说的“地狱”(Gehenna)和“阴间”(Hades)混淆。虽然我们无法对“阴间”和“乐园”作出太清楚的描述,但肯定的是“地狱”是在大审判时所指定的一个接受永刑的地方。此外,在地狱里,身体和灵魂同时被不灭的火所困(马可福音943-48;马太福音1028)。

因此,基督既然尚未再临,大审判还没发生,为何可以在天堂地狱看到那么多死去的人呢?到底那些人去的是哪一个天堂与地狱?

Saturday, April 16, 2011

转载:有十字架的变革与无十字架的变革

早上才谈到基督信仰的社会价值是在于基督徒在世俗社会里成为光和盐。基督徒不一定在人数上占大多数,但通过所展现的基督信仰精神和价值观,可以引领和诱发社会的变革。可惜现今大多教会将基督信仰和圣经的价值自限为“信耶稣得救上天堂”的面向,失去了公共性面向的关注。

晚上在祷告会,牧师播放了一个从欧洲宣教之旅带回来的影像,是中国赵晓教授在深圳梅林堂主讲的“中国:有十字架的变革”。主要内容是从西方经济、社会体制中不可忽视的基督信仰要素来分析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与网上找到的这篇(转载于下)相比,显然是加入了更多例证和修饰,但主要内容相符。

惊讶的是中国知识份子可以看到基督信仰与西方社会、政经不可分割的一面。可惜对一般会众来说,恐怕不容易明白其广阔的论述,只有“越多人信耶稣,社会就变得更富庶。”的认知。别忘记,我国一些州属基督徒的比例虽然高,但在社会公义及改革上却不一定让人看到基督信仰所带来的影响。在基督信仰发挥对社会影响的面向,信徒所受到的教导和塑造,显然比信徒的数目来得重要。
---------------------------------------------------------------------------------------------

转载:赵晓:《有十字架的变革与无十字架的变革》

有十字架的变革与无十字架的变革这个命题或者称分析范式和我2002年的一篇文章《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与无教堂的市场经济》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是在那篇文章思维方向上的进一步扩展,目的是要从信仰尤其是基督教信仰角度建立一个对于变革(转型)尤其是对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政治变革(转型)的一个新的一般性分析框架。
---------------------------------------------

从这样的角度,我的思考是,我们今天的变革,也包括我们今天谈得很多的大国崛起话题,远远不是我们普通看到的那么简单,也不是我们经常谈论的主流性话题可以涵盖的。事实上,中国今天经历的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变革,是一个新的文明的演变,中间包含了不同文明的融合,其最终指向乃是成功的文化的融合所导致的大国崛起。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两次非常了不起的文明的融合与大国崛起。一次是汉朝,汉朝是儒道互补,也就是说,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后的各种文化,到此变成了最优秀的儒道间的相互融合,特别是形成了董仲舒新的以天人感应为特点的儒家学说,其所建构的精神资源支撑了汉朝的崛起,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国崛起,是我们之所以称汉人的历史大背景。第二次伟大的崛起是唐朝,唐朝是儒道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的融合,当时的情景据说说家家官世音,户户阿弥佗,在儒释道融合的精神资源的基础上有了唐的大国崛起。而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的伟大改革,同样出现了新的文明融合,即中华文化正在和基督信仰相结合,也许在此以前还有不少人对这样一个融合避讳三分,还有许多人对这一融合抱有担心,但其实,融合而不是对抗是文明间最值得鼓励的和谐影响的例证。如同历史上的文化融合导致了中国的兴盛,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基督信仰的结合必定会产生出一个更加伟大、漂亮的融合,形成新的更加丰富的精神资源,来支撑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真正的大国崛起。

  在这里我要先交待一下,我怎么会从这么一个古怪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变革。为此,我不得不再次回到当年对美国的考察。2002年,我去了美国,当时想研究的一个题目就是中国的市场经济和美国的市场经济究竟有什么差异,从美国的市场经济中我们还可以学到什么?我们的市场经济改革还要注意哪些方面。结果我发现,其他的(科技、金融、城乡差别、政治制度等)都是量的差别,最大的差别或者说本质差别是美国到处是教堂,而中国没有教堂,中国到处是澡堂。教堂与澡堂的对比,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中国的市场经济主要是下半身驱动的,是人的自私,欲望,贪婪这些东西在驱使中国的市场经济前行。这些可以说是人的本能,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有好处的,所以不能全盘否定,但也不能高估,不能顶礼膜拜、不能驻足不前。相比之下,美国的市场经济尤其是当年清教徒引领的市场经济更伟大,它没有去否定人们的欲望,但也没有放纵欲望,而是用好的伦理去引导欲望。它的市场经济同时也靠上半身,即通过克制人性的很多不良欲望,努力地做商业做大,并且做得更文明。众所周知,清教伦理与人类的市场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全世界市场经济的来源,清教徒商人们无论是商业动力、商业行为还是财富支配都受到了清教伦理的影响,而美国最为典型。我谈到,在清教伦理主导下的商人做交易的过程中是不能不择手段的,而我们这边是怎么有利怎么做。同样是财富,美国的清教徒祖先们认为这个财富不是他的,而是上帝的,他唯一的本事是按照上帝的意愿把财富打理好,尽可能的赚钱、尽可能地省钱、尽可能地捐钱。但我们如果认为这个财富的来源是自己,那么我凭什么把财富捐给别人呢?显然,这些都是因信仰而导致的大的伦理的不同所带来的差异。


Tuesday, April 12, 2011

安順衛理公會首開先河 ‧ 教堂辦清明紀祖禮拜

欣慰的读到这间安顺的基督教卫理公会,尝试在华人文化习俗和基督信仰之间建立接点,让华人站在自己的文化处境上回应上帝,体现了真正的卫理精神。虽然前路还很漫长,但华人教会需要脱下西方外袍,摸索自己的道路。

转自《星洲日报》国内版 11/04/2011

(霹靂安順10日訊)安順華人基督教衛理公會首次於清明時節,在教堂內舉辦紀念祖先禮拜集會。

這項由該堂牧師張世傑主持的紀祖會,內容包括向祖先和上帝獻花;手持點亮的白蜡燭思念先人;唱基督聖歌;聆聽牧師講解如何紀念祖先及讓出席教徒,講述祖先生前事跡及對後人的影響。

張世傑向教友說,基督教不允許人們祭祖,但卻鼓勵教友記祖,因為人逝世後不會變成神,也不會變成鬼;不論祖先是不是基督教徒,身為後人,我們必須紀念祖先。
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在長輩仍在世時,孝敬他們,讓他們過著快樂的生活,在先人逝世後,不時懷念祖先留下的好榜樣,學習他們優良的品德。
他指出,沒有祖先,就沒有我們,所以做為後輩的我們,紀念祖先是符合聖經教義的。
這項首創的紀祖集會為時兩小時,有不少教友參與。

向先人上帝獻花點白蜡燭

安順非基督教友的張子慶和柯寶蓮夫婦,在侄女張麗芬邀請下,也到教堂親身體驗基督教徒如何在清明節緬懷先賢。
張子慶向星洲日報說,他觀察整個典禮,認為這項活動宗旨,紀念祖先是非常正確的。
他認為,教友們向先人及上帝獻花、點白蜡燭,這些紀念祖先儀式,與一些人祭祖儀式有異曲同工之處。

图片:基督教友們排隊為祖先、上帝獻花。(圖:星洲日報)

Monday, April 11, 2011

学问,不是有了答案就不能问


一些学者将哲学的范围归纳为三个要题。第一是在问万物的本质是什么?是形而上学的问题。第二是我们应当怎么做?一个伦理问题。第三是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一个认识论的问题。当然,有人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关乎宇宙万物的第一性,到底先有物质,还是先有精神,一个唯物或唯心的辩证。

无论如何,哲学总是给人一种丈八金刚,摸不着脑的感觉,因为搞了这么久,许多议题似乎没有定案,只有永不止息的争论。但有人认为这就是哲学的特点,哲学不是只关乎阴阳、正负黑白的两级辩证,还有一个不断发展的面向。

以前留学日本,知道日本的大学教育,分国(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政府有意让国立大学保持较低廉的学费,而私立大学则可以说是没有设限的。因此,若国立大学的学费是两千,私立的可以是一万或更高。相信原初的意义是让家境贫穷的学子,也有机会享受大学教育,即使是一流的大学,只要成绩好,也不必担心无法升学。

后来听闻政府要将国内的国立大学全部私营化,全面提高学费。我当然觉得与日本的情况相比,这是开倒车的政策,会抹杀许多中下阶层人士的就学机会。

一次有幸与台湾黄教授吃饭,座上闲聊,他谈到台湾大学的学费,也是公、私立之间有巨大差额,国立大学当是比较便宜。当时我表达了自己的见解,谓这样穷苦的阶层才有希望。然而教授听了却不表赞同。惊讶之余,当然追问下去。教授表示,这样的政策其实只会让富者越富,穷者继续被剥削。原来在台湾要升上好大学就非得上补习班不可(到台湾旅游就亲眼见识到,礼拜一早学生排队等补习学校开门的情景,要争做前排位置),而好的补习班费用是昂贵的,只有富有的家庭才可负担。这样,能够进到国立大学的反而是来自富有家境者居多,穷人家的孩子变得只能报考昂贵的私立大学!换言之,政府是用了纳税人的钱去补贴富有的阶层,穷者只会变得更穷。

教授一番话让我当头棒喝,修改了我一路来所持的见解。

另一方面,有学者谈到人性含混与矛盾时举了一个实例,说到信徒择偶的问题:信徒可以和非信徒谈恋爱吗?不少弟兄姐妹看上了非信徒异性时,总是不断寻求教会长者的认同,一直追问到底。直到一位长者表示软化的立场,他/她就会显得欣喜若狂,不再询问下去。这学者认为,上帝的心意我们其实早已知晓,只是我们想为自己的决定找借口。这么说,如果我们去问,就表示其实我们已经知道答案吗?

除了牵涉黑白分明的法律规定,许多连《圣经》也没一面倒定案的抉择问题(伦理问题),我们是否真的可以如此判断,“问”就一定代表我们其实已经知道答案?我想这牵涉认识上进展的问题。我过去的认识可以是基于一些偏激的教导,这个认识是可能有变的。例如,数十年前教会去初信者家拆偶像,可以说是嫉恶如仇似的,看到偶像就砸。后来学乖了,晓得要弄清楚家中偶像的主人(Owner)是谁。妻子,孩子信主不代表可以拆婆婆拜的偶像。这样,在拆偶像的程序上,我们有了演变,变得更实务。

另一点是对初信家庭,以前教会在拆偶像之余,可能将信徒过去练空手道、太极或跆拳道的证书,奖牌或客厅墙上祖先们的照片,也一拼砸掉,认为那些也有灵在背后运作。今天,父母追问教会长者是否可以让孩子学空手道,或弟兄姐妹追问教会长者是否可以和非信徒结婚,就不一定代表他们明知故问了,因为教会也渐渐走出了比较基要的思维,能够以更开放的角度来诠释《圣经》中本来就呈现的多元面貌。

学问,真的是学习发问,但要问对的问题。学问,要继续发问,因为已知的答案往往不一定是绝对的。

今天,我们需要问许多过去教会因不晓得如何处理而一律答之以“不可以”的问题,特别是关乎华人文化传统和基督教伦理间的问题。

Sunday, April 10, 2011

特蕾莎修女箴言


昨晚半夜,为今日证道加入了这段作结尾,效果还不错,看来大家都认同,也更加明白我要表达的。

Mother Teresa Proverbs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People are often unreasonable, illogical and self-centered;
Forgive them anyway.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If you are kind, people may accuse you of selfish, ulterior motives;
Be kind anyway.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
和一些真实的敌人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If you are successful, you will win some false friends
And some true enemies;
Succeed anyway.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If you are honest and frank, people may cheat you;
Be honest and frank anyway.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
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What you spend years building,
Someone could destroy overnight;
Build anyway.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If you find serenity and happiness, they may be jealous;
Be happy anyway.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The good you do today, people will often forget tomorrow;
Be good anyway.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
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
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d it may never be enough;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yway.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间的事
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You see,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 is between you and God;
It is never between you and them anyway.

特蕾莎修女
From Mother Theresa



Saturday, April 2, 2011

不吐不快:日本有向你求救吗?●黄子


一早起来读到黄子这篇评论,倒真的挑起我闷在心里的话,不吐不快。时下似乎流行,不论国内外发生什么天灾,各种团体都忙着向公众凑款救灾。救助苦难中的灾民,人都有恻隐之心,自是无可厚非,但似乎忽略了许多考量。

为何日本政府要婉拒许多国外的救援物质及人员?首先我们要明白,发生灾难的不是整个日本,而是本州的东北地区。要食水、食物、毯子等物资,日本并不缺乏,也不愁没公司机构捐赠。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将物资及人员送达满目疮痍的灾区。这方面日本政府调动了大半数的自卫队员和配备,但无法在一时之间解决所有灾民的问题。

外来的物资及拯救队,只会增加忙乱中拯救工作队伍的负担。要知道日本社会并非那么国际化,对他们来说,外国人意味语言障碍,文化习俗差异,鲜明的宗教信仰坚持,都会让他们觉得穷于应付。最重要的,是如何确保这些拯救人员的人身安全,弄不好,随时可成为国际议题。

所以,去救去救固然好,还是得弄清楚对象与地方。

---------------------------------------------------------------------------------------------------
2011/04/01 6:04:58 PM 南洋商报》评论版
转载:《日本有向你求救吗?》
黄子 时事评论员

日本惨遭地震海啸袭击,不算后继的核电辐射泄漏,灾情亦属于世纪级。

但因难测的天灾多,他们早已训练出高超的救灾能力。同时,钱,他们有;物资,他们也不缺。因此,当世界各国惊骇之后,本能的反应,想出钱出力投入救灾,但日本政府只是心领,婉言谢绝。需要婉拒的,如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一时间致电给菅直人,表示愿意尽力援助,并将送上冷却剂给福岛核电厂,以防漏辐射,菅直人婉拒了。

一腔热血被泼冷水

除了长驻日本的美国海军可以立刻出动救灾外,各国朝野一片热血沸腾,准备投身灾区中救苦救难——可日方即没开声求救,对准备就绪的各国也迟迟没有发出签证。

黄金时间将过,才选择性让几个训练有素的国家拯救队伍入境。

其他热心各国的朝野人士整装待发,黄金时间过了,日方连签证都没发下,如发动全民援救日本的马来西亚,救灾队伍的一腔热血,换来闽南话的摸鼻沁沁(冷冷)。

又如中国驻日大使程永华,对日方处理中方地震救援物资的安排,大表不满。因为328日送抵的六万瓶矿泉水,日本政府要中国负责从卸船、装运、到发送到每个灾区的费用。程大使说这完全违背国际惯例。说来,这也违反了人情常理。

不过,话说回头,各国朝野热心的善长仁翁,在主动伸出友好的援救之手时,可要记得,陷在水深火热的灾民固然亟需拯救,但人家的政府可曾向阁下求救甚至求助吗?

要救就救,要助就助,一切仍得按人家的国法家规办事,不要杂音多多的不满又不爽。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