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24年又来到尾声,传统上根据教会年历,在11月尾圣灵降临期最后一个主日—基督君王主日(Christ The King Sunday)后,开启新的一个年度,也即是进入待降/将临期(Advent)。在新的一年,我们以将临期来预备自己,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并盼望祂第二次来临。在这段时间内,传统上教会会在教堂内放置「将临圈」。所谓「将临圈」就是用常青的树枝编织而成的圆圈或花冠(Advent
Wreath),圈上插上四支蜡烛,然后放在桌子上。四支蜡烛代表将临期的四周,每一周点燃一支蜡烛,提醒基督的降临是为了带给我们真光。整个「将临圈」象征基督真光来照耀那「坐在黑暗与死亡荫影下的人群」。
虽然根据教会年历守节期不是长老会的传统,近年不少教会也参照这个传统习俗,在圣诞节来临之前,更深入的反思圣诞的意义,免得信众也随从世俗的风气,将圣诞节视为另一个供大家狂欢、购物及享用美食的节日。
在宗教改革前,传统教会非常强调在「待降节」的期间,信徒应该深深地思考主耶稣来临的目的,以及主在一生之中一切的行事和教训,以悔改的心反省自己的信心是否符合主的旨意。待降节是灵修、忏悔、等候和预备的节期,一方面以悔改的心来反省自己的信仰生活是否符合主的旨意,并求主重新诞生在我们的心中,使我们的灵命得到更新。
当这种灵性反省被推到极端,就会形成中古时期出现在信仰群体中,看重“行为”多过“信心”的偏差,也导致许多假冒为善的人涌现,模糊了福音的真意。但在宗教改革后500年,当“因信称义”被推到极端,“信心”与“行为”被两极化、恩典被无限放大的时代,我们却需要回到信仰的原点,返璞归真。
使徒行传15章“耶路撒冷会议”阐明了使徒保罗所说的“因信称义”是指外邦人归信基督,是不需要遵守摩西律法所要求的割礼、守安息日、食物等规条,因为他们是如始祖亚伯拉罕一样因信神而被称为义。最终在使徒雅各接纳保罗诉求,总结陈词时作了以下结论。
“所以我认为不可难为这些归服神的外族人,只要写信叫他们禁戒偶像的污秽、淫乱,勒死的牲畜和血。因为自古以来,在各城里都有人宣讲摩西的书,每逢安息日,在各会堂里都有人诵读。”(使徒行传15:19-21)
经文显示第一世纪的欧洲社会的两大问题:拜偶像及淫乱的罪。福音的传入,使整个欧洲社会树立了新的风气,基督信仰是改变世界的动力,从来都不是一种信心与行为切割的宗教。
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7:19说到:“割礼算不得甚么,没有割礼也算不得甚么,要紧的是遵守神的诫命。”这“诫命”在原文也泛指神的律法。看来保罗的因信称义从来都不是指那种“只要凭信,不靠好行为“的勾当。
保罗在《腓立比书》2:14-16更是苦口婆心的立劝腓立比信徒不要因他受的捆锁而被教内敌基督的挑拨,离弃真道,反而当勇敢的为主受苦。
“无论作甚么,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好使你们无可指摘、纯真无邪,在这弯曲乖谬的世代中,作神没有瑕疵的儿女;你们要在这世代中发光,好象天上的光体一样,把生命的道显扬出来,使我在基督的日子可以夸耀我没有空跑,也没有徒劳。”
但愿我们在这将临·圣诞的期间再次以悔改的心反省自己的信心是否符合主的旨意,好让主的美意成就在我们生命中,也让牧养我们的仆人,在基督的日子,没有空跑、没有徒劳。
求主怜悯我们。
祝大家
圣诞蒙恩、新年进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