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12, 2018

基督徒与世俗政权


引言
我国最迟将在2018年迎来第14届全国大选,目前已经可以感觉到各政党机关的造势活动,在任何天灾人祸发生时,大家可以看到不论政府或政党都会奋不顾身的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为灾民解困。今天的基督信仰不再局限于教会的四幅墙内,基督徒渐渐明白除了福音使命,信徒必须在世界作盐作光,作黑暗中的明灯,引导世人向善,对环境保护、社会关怀、政治表态,都必须立场坚定。面对世俗政权,教会或信徒应当报何种态度,这是大家关心的议题,今天读到的这段《罗马书》131-8节,是一段关于基督徒如何面对世俗政权的重要经文,也是一段颇具争议的经文。

1)释经
1-2节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 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
这段谈到一个命令及其原因。每个人包括非基督徒都要顺服有权柄的,那就是政府官员,因为这权柄是来自基督徒所事奉的神。

3-4节: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作恶的惧怕。你愿意不惧怕掌权的吗?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称赞,因为他是神的用人,是与你有益的。你若作恶,却当惧怕,因为他不是空空地佩剑。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
这两节解释了必须顺服权柄的实际原因;他们领受的权柄,是为了要在社会上维持治安,是赏善罚恶的,这里当然是指政府对人民所作的合法要求,奉公守法的公民所作合法的事就是好的,违法的事是恶的。掌权者可以行使权力来惩罚一切作恶的。

5-6节:所以你们必须顺服,不但是因为刑罚,也是因为良心。你们纳粮也为这个缘故,因他们是神的差役,常常特管这事。
这两节重复谈到第一节的命令及提出实例。这里“为了良心”通常是本节最难解的一点。一般学者认为“良心”在这里可以解释为“知识”,这是说信徒认识到作官的是神所指派的仆役,拥有神所赋予的权柄和功能来执行管制。具体的实例就是信徒/读者都会向政府纳粮缴税。

7节:凡人所当得的,就给他;当得粮的,给他纳粮;当得税的,给他上税;当惧怕的,惧怕他;当恭敬的,恭敬他。
这里保罗再次明确的指明顺服掌权者的命令,基督徒对政府的义务包括有型的(那就是纳粮和纳税)以及无形的(惧怕和恭敬)两类。

8节: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
第八节将这一切联系到十二章所说的基督徒的生活守则。

2)争议与经文背景
这段经文在过去数百年随着东西方的政治形态的改变,由世袭君皇统治时代进入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体制后,显得特别据争议性。基督徒对于人民要顺服掌权者基本上是没有异议的,这对非基督徒来说也是相同的。但这段经文的争议在于保罗没有举出例外的处理方案,例如当基督徒面对一个不公义的政权或恶名昭彰的暴君时,还是要无条件的顺服吗?甚至更进一步的说,当执政者是公然与上帝对敌,作出许多违反上帝旨意的事时,基督徒也要顺服这样的掌权者吗?

从经文的背景研究,我们可以理解为何保罗作了如此强烈的论证。首先保罗为了让罗马信徒清楚明白神的心意乃是要他们在广传福音建立教会群体之余,必须顺服罗马掌权者,以免福音受阻。保罗不想在这个信息中加入例外的条件--比如说若遇到不公义的掌权者时又当如何等等,以免他的信息的力度被淡化或误用。

第二点,在保罗书写《罗马书》的时候,统治罗马帝国的是尼禄王,当时尼禄王施行的是善政,后来才变成一名暴君。在《使徒行传》我们不难发现保罗本身也经历过政府所给予其公民的保护。例如《使徒行传》1812-17节 当迦流作亚该亚省长时,犹太人齐心起来攻击保罗,拉他到法庭控告他。但迦流觉得如果保罗实际上没有犯法,大家只为犹太教的信仰问题在争吵,他拒绝受理,这间接保护了保罗。1928-41节 讲到以弗所的暴动,城里的书记显然保住了保罗,安抚群组后还是表明如果保罗等人确实犯法,应当在公堂中起诉他们而不是诉诸暴力。另外2222-29节 保罗在耶路撒冷圣殿被犹太人逮捕后,要被杀害之际,及时被千夫长救了。在兵丁要用鞭子拷问他时,保罗以“罗马公民”的身份得以脱身。这些事件都表明,是犹太人是非不分,不是罗马当权者。

第三点,当时的教会/基督信仰群体是尚未获得罗马政府的认可,不像犹太教,是罗马政府认可的信仰。保罗不愿意基督徒特别是犹太基督徒被标签为反政府组织,如果基督徒都与罗马政府为敌,不愿意顺服政权,不交税不纳粮,马上会被罗马军团剿灭。犹太人当中本来就有激进的反罗马政权份子,加上当时教会普遍拥有强烈的末世观--耶稣基督很可能在他们有生之年就会再来,难免照成部分基督徒会产生不将世俗政权看在眼里的情形。当时极端的犹太教徒无时不刻的寻找把柄要摧毁教会,如果给他们拿到确据--基督徒是不顺服罗马统治的,犹太人就轻易的可以借助罗马政权的势力消灭教会了。在顺服神之外,在面对世俗政权,基督徒必须顺服掌权者,这是保罗的核心信息。这原则也符合主耶稣所说的“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神的物当归给神。”(马可福音1217节)

3)今日的应用
这段经文今日对我们有何意义,我们当如何来理解这段经文?越来越多的释经者认为本段经文的目的是劝勉性的,并不代表保罗全面的政府观。他要提醒基督徒,虽然他们已经是属于神的末世国度,但不可以忽略作为公民的责任。保罗呼吁基督徒必须作良好共民,全力支持政府官员及现有的社会秩序,使福音可以在帝国中广传。换而言之,这是关乎基督徒或教会的见证胜于政治立场的取向。基督徒在社会里若失去了公义的见证,是无法传福音的。
在今日的应用,我们身处于一个民主体制的国家,不像罗马帝国时代,政府是由选民手中的一票投选出来的。国家宪法赋予人民包括基督徒有投票权,可以履行公民的权力。基督徒或教会若是为了某种利益或权益而不顾公义正直,盲目的拿这段经文作后盾,无条件的支持某个贪污腐败的政权,教会就会在社会里失去见证,被世人唾弃,这样,基督徒/教会还能够为主作见证、传福音吗?

今天我们需要从“见证”的角度来理解这段经文。
今天基督徒当然基本上要顺服掌权者,不能逃税也不可以不履行公民的责任,但基督徒为了见证的缘故更应该是超越政治,面对不论是执政党或在野党,都需要站在公义公正的立场,对任何不公不义的事发声。常常为了声张正义而选择与弱势群体站在一起,为他们谋福利--就是所谓的社会关怀。这样,教会才能在社会成为盐和光,即使有不信基督的人,也要让他们不得不承认基督徒所信的神,是一位公义正直,有恩典有怜悯的神。

结论
当日保罗为了基督徒见证的缘故呼吁信徒要顺服掌权者,在明白到自己已经成为天国的子民之余,必须在世上作个好公民,以免福音的传播受阻。今日的基督徒一样需要为见证基督的缘故,不能为了短暂的利益而背弃公义的信念,与任何腐败的政权苟合,使教会被世人唾弃,失去传福音的能力。求主怜悯我们。  

*注:这是2017年12月12日按牧程序最后一环的登台讲道讲章。指定经文:罗马书13:1-8.在拟定要点后发觉也有学者提出类似的诠释,有备无患。不加注脚,因为懂的人不必提也懂,不懂的人提了也无意。 

Saturday, August 4, 2018

再思耶稣平静风与海



耶稣在加利利海上平静风与海的记述,出现在三本符类福音:可4:35-41,太8:23-27,路8:22-25.。虽然这段经文的上文在三本福音书中略有不同(可与路有提及撒种的比喻)但下文却都自然的接到治好格拉森污灵附身的人。

传统上传道人或释经家提及这段叙事时,都将重点放在几点,包括信心、基督的身份(基督论)因跟随基督而来的生命塑造。大多时候讲者会将重点放在耶稣平静风与海的超然主权,进而呼吁会众需要在人生所必然面对的风与浪中,紧抓住那位能够平静风与浪的主,好让我们可以跨越人生的各种挑战。

但当我们细读经文时,还是有许多疑云无法解开。例如,在滔天巨浪的击打下,门徒们乘的船已经进水,分分钟有沉没的可能。门徒们虽然多是善水性的渔夫,还是指望耶稣施救,惊慌失措之中唤醒在船尾睡觉的耶稣,为何会受到斥责?被指没有信心?若他们不顾耶稣,纷纷跳海逃生,才是没有信心吧?

第二个问题是:当门徒们看到耶稣可以平静风与海后,惧怕的说:“这到底是谁?连风和海都听从他。”虽三本福音书的记载略有不同,但在这事件之前他们都看过耶稣医病赶鬼的神迹般的能力,为何这么惊讶?

或许我们需要跃出传统的理解框架,重新诠释这段经文。

耶稣是因门徒惧怕及不信的缘故,起来平静风与浪!

换言之,耶稣期盼门徒们有信心与祂一同进入滔天骇浪的险境,去面对黑暗权势的挑战。但门徒因还是看不清耶稣的身份(以为是能行神迹的大师而已),无法坚定跟随到底。这也解释了为何他们惊讶的彼此说:“这到底是谁?”的那段话。

经文接下来都说到他们渡到海的对岸,进入格拉森人的地区,面对的就是污灵的群(Legion)。许多释经家都将这个群解为当时罗马军团的喻意,耶稣要打倒的不是污灵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帝国,因为神的国度已经近了!门徒没有像在海上那样的惊慌只是因为他们无知,反而经文提到格拉森人非常害怕,要求耶稣离开!(可5:16-17)

当然直到耶稣在受难周进入圣城,门徒还是不能会意耶稣的使命,也还是惧怕(没有信心跟随)。马可福音的作者在1032节就提到“他们行路上耶路撒冷去。耶稣在前头走,他们很惊讶,跟从的人也害怕。”过后耶稣第三次预言受难与复活,但门徒卻以为耶稣上京去夺权,纷纷为夺权后的要职起哄。马可福音的作者再以瞎子巴底买的医治暗喻门徒的看不见(无知)。

所以,耶稣平静风与海的叙事是要我们有信心跟随主进入风眼、黑暗苦难之中,相信主的掌权,恰恰就不是一般所认为的靠着主平定一切在信仰之旅中的困难与挑战。因为主耶稣最终就是进入死亡,战胜死亡,带来复活的生命,我们也必须有信心紧紧跟随,穿越死亡的幽谷后进入永恒的生命。如果我们有信心于这位超越死亡的主,那么在信仰人生,我们就必定能坦然面对任何苦难与困难,能够在困难中见证主的信实。

注:这是反思笔记,不是讲章!

Thursday, August 2, 2018

转载:走出教会,传递关爱~记双溪龙教会大专爱心计划



我们感谢上帝,因祂使我们能够从祂那里领受百般的恩惠。主使我们在团契里得到灵命上的成长,又叫我们当中能够彼此相爱在基督里成为喜乐的一家人。如今,团契人数渐渐增长成熟,大家便想着不妨将所领受的恩惠与喜乐分享给我们素未谋面的邻舍,将基督的爱散播在需要的人群中 ----- 于是,大专爱心计划就这样启动了!



 大专爱心计划是团契第一次举办的社会关怀活动,经过团委在几番搜寻咨询和讨论下才决定于77日前往坐落在士毛月(Semenyih)的喜乐园老人院。喜乐园老人院是个非盈利机构,免费照顾大部分的乐龄人士,依靠义卖园艺花草、教会津贴及大众捐献来维持他们日常开支。这老人院坐落在一个池塘边,基本上由十个集装箱改造的房子组成,后部有一间简陋的厨房及饭厅。在活动前最后一次探访中,我们跟负责人解释计划详情,并了解他们目前的需要和欠缺的物资。同时,我们也参观他们院里的各样场所如老人寝室,活动走廊,厨房厕所等,预备规划当天的大扫除活动。接下来爱心计划便开始了筹备阶段。

为了让全教会有机会参与并了解爱心计划,我们在活动开始前的两个星期便开始通知教会会友,我们也将所要预备的物资比如日常食品和清洁用具列出来,让会友能够凭自己的心意奉献。感谢主,会友们都踊跃参与其中,将他们拥有的金钱物品奉献给老人院,甚至当中还有自愿随从参与探访的,他们爱心的回应甚至超乎我们能想象的。这样让我们再次见证上帝的信实:上帝的恩典够我们用,当我们所筹谋的是合乎主的心意时,祂必为我们预备,叫我们无需忧虑,一无所缺。

77日当天早晨,我们30人,包括大专生21人、游永凯牧师、王日广长老和教会数位会友在教会集合为活动祷告后,便出发前往目的地。当我们抵达老人院时,大家一起将所筹备的物资、用具搬下来,并向那里的老人家问安打招呼,过后便话不多说开始分配清洁工作。感谢主,在清洁过程当中,大家都很尽心尽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清理每间房子及走廊餐厅,甚至将平时少有注意的灰尘角落也把它给清洗干净,让老人家们惊讶的说赞!大家也非常乐意互相帮忙,让整个清洁事工能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便完成了。

当敬拜组准备就绪,我们便邀请老人家们一同聚集在前堂来团契。大专生以粤语及华语带领大家唱诗赞美,因部分老人家是基督徒,所以大家都十分投入。唱歌的时候大家彼此互动握手,喜乐的气氛和让老人家们乐在其中。他们欢喜的笑容也温暖了我们的心,让喜悦的歌声充满的整个老人院。


接下来是游牧师短勉的时间。牧师为配合乐龄们的需要,以流利的粤语分享了《马可福音》第四章“耶稣平静风浪”的故事。人生犹如航行海上的船,难免遇到风浪,但若有主耶稣在我们生命中掌权,祂必能为我们平定生命中的各种风浪。牧师接着以他自己的经历作例证,见证上帝在他生命中的作为,让大家深感主的慈爱与信实。短勉后游牧师也教大家唱一首他以“求主开我眼睛”改编的粤语诗歌,让大家倍感主的安慰。过后牧师邀请需要耶稣在他们生命中掌权的会众举手,许多老人家都举手回应。牧师为大家祷告后结束这段短勉的时间,过后我们邀请王日广长老将一位会友的捐款交给负责人邓师母。


不知不觉就到了午餐时段,大家便分发饭盒给老人家们,又盛一碗碗自制的腐竹薏米糖水给他们喝,让他们吃得开开心心。大家也不忘和老人家们谈谈天,聆听他们说话。到了午时约1时,我们结束了大专爱心计划,搭车离开喜乐园老人院回到双溪龙教会。

这次的活动虽然短暂,但是却让我们印象深刻。虽然老人院需要物资和金钱上的供应,但他们更需要的还是爱的流露与陪伴。而从这里我们更加明白教会推动社会关怀的需要:教会需要向世人彰显福音,而爱人如己便是一种生命交流的表现。就如诗歌上所写的献你力量为主用,趁着我们都还年轻,就让我们带着活泼的灵魂继续为主奋斗,从关怀自己身边的人开始,将基督的爱传扬出去吧!
                                                                                                           报道:张咏楠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