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bruary 26, 2012

《天与地》的遐思·续篇


《天与地》的第二个观后感是:人活着是因信!失去了对他人的信心,人就无法面对生活。

圣经有一句话说:“义人必因信得生。”但即使是做人处世、生活在这个世界,人似乎也不能单凭眼见而不靠信心或信念过活。

剧中许多角色都演绎着人生里头所面对实在不过的张力真理是什么?到底谁才是真的、那一句才是真话、那一个他/她才是真正的他或她?翁卓桐(邵美琪饰)如何看宋以朗(陳豪饰);Gina馬詠儀(陳芷菁饰)如何看刘正雄(鼓佬);Ronnie鄭振軒(黄德斌饰)如何看他两个老友;泉叔如何看鼓佬等等,都在演绎这种张力。这种张力表现于眼见、耳闻的资讯和你对某人的信念之间。很多时候在旁的第三者会认为“真相”代表一切,是你作出判断的终极依靠,但当事人却可以凭信念、相信,尝试摸着对方正真的底牌。但善与恶在人的里面往往只是一念之差,恐怕当事人自己也不知道到底那一张才是自己真正的底牌。

yan(佘诗曼饰)在得知男友家明是被三个好友杀害且吃掉之后,除了震惊更是不知所措。她开始不知道如何看待身旁的每一个人;到底还可以信任谁!知道、认识“真相”使她产生了疏离,对人群、对社会的疏离。这犹如生活在单纯朴素的世界里的人,忽然接触了哲学、认清了事实背后的真相以后所产生的疏离感。

这就是所谓的“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之间的差异。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活在某些前提之下:父母的爱都是无条件的;校长老师都是诚实无伪的;警察法官都是惩恶劝善的;政府官员都是忧国忧民的;报刊媒体的报道都是真实的;宗教领袖都是行公义好怜悯的。有时我想当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事实的真相时,不知道他们要如何活下去,这世界会变得怎样?

《天与地》尝试告诉我们,人活着还是要靠信(任),信就不单凭眼见了。阿yan可以捅了陈豪一刀以泄心头恨,但她最终明白到一个残酷的事实:人、活物生存在这世上是有许多的无奈与不得已。要回到社群的生活,她只能选择相信;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良善的一面,接受人的不完全。就如泉叔对鼓佬一样,虽然不认同他的一些手法,但始终相信他有良知的一面一样。只有在对人心/人性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接纳后,人才可以脱离因知道“真相/理”后所带来的疏离,重新回到社群的生活。

古代的智者会说类似的话:“未悟道以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道以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大彻大悟以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有人将它进一步诠释为:
【人生三重境界】
1、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一個人初識世界,內心純潔,
眼睛裡看見什麼就是什麼。 
(好比快乐的猪)

2、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涉世漸深,發現這個世界一片混沌,
黑白顛倒,是非混淆,看山感慨,看水嘆息。
(犹如痛苦的苏格拉底,与社会产生了疏离。)

3、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閱歷人生而後開悟、生慧,
便可任他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明月。
(正真的智者,能入世而不惑。)

在圣经的创世纪,“洪水”的记事让我们看到洪水前后,人始终败坏,但上帝却改变了对人的审判。不是认同人的罪,而是要施行拯救,恢复和谐的神人关系。

【当时,世界在上帝面前败坏了,地上满了强暴。上帝观看大地,看见世界已经败坏了;全人类在地上所行的都是败坏的。上帝对挪亚说:“在我面前全人类的尽头已经来到,因为地上由于他们的缘故满了强暴。看哪,我要把他们和世界一起毁灭。”】《创世纪》611-13

在洪水之后:

【挪亚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拿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献在坛上为燔祭。耶和华闻那馨香之气,就心里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土地,因为人从幼年就心里怀著恶念;也不再按著我才行的,灭各种的活物了。地还存留的时候,稼穑、寒暑、冬夏、昼夜就永不停息了。”】
《创世纪》820-22

一些喜欢嘲笑基督教的人会拿着两段经文来诘问信徒,为何圣经一下说上帝因人的败坏要毁灭人类,一下又说因人自幼怀恶念而不毁灭人类,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就如李思敬博士所言,这里恰恰是反映了人从洪水审判的开始到结束都没改变过,是上帝却改变了对人的处理方式。

剧中的阿yan最终走出了心灵的阴霾,重新接纳了三个朋友,这个改变,也让她看到人性光辉的一面。《天与地》似乎想在这种张力中,引导观众走出因知道真相所带来的疏离的死胡同。

Tuesday, February 21, 2012

随遇而安看空展


有言道“有意栽花花不放,无心插柳柳成荫。”在毫无计划安排下,偶然的机遇让我有机会参观了新加坡2012年的航空展。当然,在上主掌权的世界,我们知道没有一件事的发生是偶然的,因为经上记着说:“人心多有计谋;唯有耶和华的筹算才能成就。”《箴言》。

要不是妻舅要送岳母下新加坡,而他孩子们要考试不能同行,就不会邀我们同车;要不是太太学校周末没有补课、活动;要不是在面子书上从一位素不相识的“朋友”的墙上留言得知新加坡18-19号有空展;要不是太太也愿意陪我去看空展;要不是还有一位在新加坡的妻舅愿意为我们买票,要不是。。。太多的善意和巧合,促成了这次的空展之旅。

当然,看官可能要问“不就是去看飞机嘛,有什么特别,值得大作文章?”。对一个军事发烧友来说,看到战机、武器装备,就如一位时尚美女,看到名牌包包那样,不买也会怦然心动,热血奔腾。这种感觉是道外人难以理解的。

1995 年兰卡威岛LIMA95 海空展

想起1995年第一次参观空展,是在兰卡威岛(Langkawi)上的LIMA95海空展,也是由一个偶然促成。事关那年公司来了一位霸道专横的董事经理,搞到公司上下人心惶惶。各部门主管更是苦不甘言,因为大家在忙着做正经事、维持生产之余,还要应付他种种虚有其表、不切实际的活动/发表报告等。幸上主怜悯,第二年他就被调职了。

处在这样的一个哑子吃黄连的岁月,主管们都在挂冠而去的边缘徘徊,当然没有闲情去安排看空展。但在苦难的日子,上主总会让你透透气,免得丧胆泄气(因为好日子就在前头)。一天太太忽然告诉我说姨丈有带旅游团上兰卡威看空展,好像还有一个空位,问我要不要去。就这样,我就加入了一团乐龄人士,乘夜行旅游巴士,上到兰卡威看空展。虽然这团乐龄人士不是志在看空展,只作了短暂的逗留,还是让我感激不已。

过后1997年和1999年的空展,我都与友人(当然是发烧友)乘飞机到兰卡威参观,之后就没有再去了。所以这次看空展,竟然是相隔十二年后的事。希望下次再到新加坡看空展时,也是人生另一个云开月明的好时光。


从樟宜机场乘Shuttle Bus到会场

室内展示

空对空飞弹

巨无霸运输机

久违的大马空军MiG29

新加坡空军F15和F16双机表演
观看飞行表演

室外静态展示
到回程巴士要走一大段路

Wednesday, February 15, 2012

一切的破碎都不是徒然


家里的打印机坏了,印出来的文件都布满了许多墨汁斑点。太太急着要打印学校的文件,只好将档案存在记忆棒,乘周末聚会交给妹妹帮忙,第二天的主日即可在教会拿到印本。

妹妹将打印了的文件放在一个大信封里,太太也安心的将它带到学校,没有检查。哪知翌日在学校打开一看,发现无法使用。

原来妹妹在打印文件时,发现文字之间有好些空行,以为太太不熟电脑打字(太太也的确是电脑文盲),就将这些空行整理整顿一番,使整个文稿排列整齐,使它井然有序,不知道太太留下这些间隔,是有意图的,因为她需要在这文稿里另外加上一些图表。

结果我还是无法省一趟车程,要亲自上妹妹家一趟,再次打印文件。

这件小事却让我有许多的反思。很多时候我们的生命也是如此,我们都极力的在追求一个工整、完满的人生,视一切的破碎、挫折、欠缺为遗憾,尽力想要回避这一切,不明白很多时候,在这些破碎里面隐蔵了上主美好的意图;这一切我们视为不完满的地方,其实都有祂美好的旨意,就是要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更趋向那真正的完满。

所以,很多时候,面对人生的不完满,于其尽力挣扎着去修补、填满,不如以一个豁达的心境,坦然接受,相信上主有更美好的意图。

你在经历人生中的破碎吗?不要这么快气馁,要知道这一切的欠缺,都不是意外,在背后,都有上主更美好的意图,到了时候,就要彰显祂所赐出人意外的完满。

Thursday, February 2, 2012

做人至紧要学会敲钟?


兄弟姐妹有空都会不约而同的聚集在母亲的家,一起喝咖啡聊天。一天妹妹买了两包上好的咖啡豆,交给母亲说:“这咖啡我买来给大家新年喝,记得要“敲钟”啊!”在旁的妹夫听了,因“入门”不深,一脸恍然的如丈八金刚,摸不着脑。

为什么买了咖啡来要敲钟?敲什么钟呢?原来这“敲钟”在我们家可是有个典故可追溯。话说在我们小时,因家境贫困,母亲难免到处求神拜佛,以保平安,以为人世间一切的辛酸委屈,可以在神明那里得到平反。事实却让她大失所望;即使来到神明那里,也是先敬罗衣后敬人。

到庙里烧香拜拜,当然也要添一些香油钱。母亲见主持非常细心,每次接到信善的香油钱后,都会亲自敲钟,在阵阵钟鸣声下,口中念念有词的向神明禀告信善的大名,为信善祈福。但当母亲也欲将手中少许的香油钱交给主持时,主持却看也不看的伸手一指,对她说:“放进香油箱就可以啦!”

这时母亲才恍然大悟,原来进贡香油,也有多寡之分,给多钱的才可以敲钟禀报,少钱的就自便即可!过后和大家聊起来,“敲钟”就成了家里的暗语,意指要在大家面前公告“出处”,免得“善举”无人知晓;这当然是大家闹着玩的闲话。

多年后大家都信主加入了教会,当然明白到这事无关信仰,即使在教会也常有如此心术不正的人。《圣经》的《雅各书》就清楚的告诉我们,那怕是在信徒所憧憬的初期教会,也已经出现如此以貌取人、偏心待人的家伙。

【我的弟兄们,你们既然对我们荣耀的主耶稣基督有信心,就不应该凭外貌待人。
如果有一个手戴金戒指、身穿华丽衣服的人,进入你们的会堂;又有一个衣衫褴褛的穷人,也进去了。
你们就看重那穿华丽衣服的人,说:“请坐在这好位上。”又对那个穷人说:“你站在那里。”或说:“坐在我的脚凳下边。”
这不是你们对人有歧视,成了心怀恶意的审判官吗?】  《雅各书》21-3

这种“敲钟”的文化,是否让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这个金钱挂帅的时代,这种风气是否也已经在你的殿堂根深蒂固?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