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27, 2009

路加福音5:1-11的观察


小组课程来到四十七课,“成长人生”的作者以这段经文,透过归纳式查经法,实际的展示如何进行“进深研经”。这段经文对大多数信徒来说可谓耳熟能详,也是许多牧者在讲台上喜爱引用的经文。就因为太熟悉了,我们都渐渐的建立起诠释的前设,每当来到这段经文时,读者“读取”记忆中的诠释多于读取文本所要提供的信息。只有回到抛开一切诠释包袱的观察,才能在解释上有所发现。

和组员尝试重新观察整个叙事,找出我们所忽略的地方。

2-3节说到耶稣看到两艘船,他上了那只属西门的船。原文看到的是which was of Simon,可以说是西门在干活的那只,也可以是属于西门的(belonging to Simon)。如果西门是船主,就打破了我们一般的认知,总是想象西门是个寂寂无闻的打鱼工人,是属无产阶级,所以可以东家不打打西家,抛下鱼网就可跟随耶稣。

约翰福音21:1-14或者可以成为一个支持点,若不是西门彼得拥有渔船,他凭一句“我打鱼去。”就可和几个门徒以开船出海“一夜打鱼”吗?可能你说:“老兄,说了老半天,就在搞那只船,那么重要吗?那不是叙事的重点,解经家都没提到。重点是耶稣透过显大能,叫西门在没有鱼的深水处捕到鱼,使他折服,为要召他做门徒。”

搞清这点是为了重解下一个钥句“他们把两只船拢了岸,就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5:11)传统的教导就是西门和雅各、约翰听了耶稣的呼召,潇洒的撇下一切,只拿了外衣,穿着“孖烟筒”(短裤),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跟了耶稣。这样的诠释就把牧职人员推到一个特权阶级:只有他们是撇下所有,全时事奉,也只有他们堪称耶稣的门徒所以只有他们有上帝的启示。

事实是如此吗?如果西门是完全的撇下渔船,给了张三或李四,在约翰福音21章,他一句话就可以把已经放弃的船拿回来,并且用了一个晚上吗?从应用面来解,也是讲不过去的。撇下一切来跟从主、为神的国度,是耶稣对信徒的要求。“这样,你们中间不论谁,如果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33;另参太19:29;可10:29)试想如果教会信徒果真听信了讲台的挑战,真的“撇下所有”,放弃原有的事业、生意、职业或工作,社会要如何运作?谁来开巴士?谁在卖食物?谁来作救护?谁来维持电供?。。。。

我们要看到西门的撇下是指心灵上的放下多于事物的本身。从此,他生命的关注不再是如何抓跟多的鱼,而是如何来跟从真理、服侍上帝。我们撇下所有,也不在乎丢掉一切所经营的,而是不再为这些而活,专注在神国度的事上。说得白一点不再为钱而活、为主活不等于不会赚钱、没有钱。

要把撇下所有解得清楚正确,教会才会有更多愿意为主摆上、献身的门徒。

Sunday, July 26, 2009

再思教会信徒合一的问题

去年上论文指导课时写过一份论文建议书,计划研究约翰福音17章耶稣的大祭师祷告。特别要探讨的是为何约翰福音的作者会加入这一段的祷告;是为了要回应当时教会的不合一现象,还是解释为何教会在多元的处境中,还是能够合一的基础。后来因故,改了论文题目,没有仔细的研究下去。

没想到在教会还是听到人抱怨教会不合一,并指明“除初代教会以外,历代95%的教会信徒都不能合一”。我脑中的问题是:如何定义今天的教会(指个别的)信徒的合一? 若过去两千年95%的教会都是不能合一,我们又为何能期望例外?如果事实是那么的悲观,又有什么好抱怨呢!

回来再看耶稣的大祭师祷告,发现一句有趣的句子。“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17:22)20-21节说明耶稣不单是为门徒祈求,耶稣所赐的荣耀要使信徒合而为一。翻开Leon Morris的约翰福音注释,提到对耶稣来说十字架乃是那真正的荣耀,十架的道路就是通往真正荣耀的道路。因此,是否可以说凡愿意舍己,拿起自己十架的信徒,都是在十架道上,在基督里合而为一的。这合一不单体现在个别教会,也是普世信徒的所共享的,因信基督,也因基督的信实,都合而为一。

看来那些整天叱问为何教会信徒没有合一的人所指的,不是信徒为何没有在基督里合而为一,而是为何信徒没有和“他”合而为一吧。

Saturday, July 25, 2009

父亲的足迹


十多年前当太太用教育部贷款买下这间屋子时,我们的经济有限,不能花钱美化修饰什么。房子的二楼及楼梯是铺橡木板的,父亲就自告奋勇的要帮我们油上一层亮漆。完毕后,发现父亲在最后的一间小房留下了一点鞋印。当时我的确认为这是一点美中不足的瑕疵,但在父亲离世后多年,每当我进到这房间,地板上那点的鞋印却成了唤醒我对父亲回忆的记号。当年的瑕疵如今竟成了不想抹去的印记,所以一直都没有再鬆刷油漆。

父亲离去后,并没有给我们留下什么物质上的财产,却给我们留下了生命的榜样。父亲一生坚守诚信、正直,不与人结怨,不贪恋不义之财,这使他一生两袖清风,受尽人的欺辱,但他却无怨无悔。是否这样的品格,使上帝的恩典临到,让他在晚年归信了基督,回到一个属于他、能还他一个公正评价的世界。

今天,父亲的足迹成了我的鼓励,靠着那加力量给我的上帝,更加要在这邪恶不公的世界,努力活出基督的公义与正直,虽然知道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荆棘路。

Monday, July 20, 2009

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


教会举办了一场乒乓友谊赛,邀请了芙蓉邻恩教会的一班弟兄和一些朋友来参加。教会本身就有几位好打乒乓的弟兄,加上Home School的一班乒乓发烧男女,由小孩到中年,可谓好手如云,要主办一场赛事是很容易的。

为了与喜乐的人同喜乐,虽然知道无法拿奖,但只求大家开心,我也乐意的参与比赛。当邻恩教会的弟兄和一些捧场的姐妹抵达后,成年组的比赛就开始了。与一位叫啊强的弟兄比拼后,忽然有一位弟兄来到我面前与我握手问好。交谈间我才懵然想起他是我初中时期的好同学。中学毕业后近三十年我们只见过几次面,最近这好几年都没见面,所以认不出他来。在中学我们都喜爱打乒乓,只是他是校队,我是玩耍的,没想到乒乓竟然又使我们再次相遇。

但最令我惊讶的是知道他和他的太太都信了主,受洗加入了教会。因为当我在初中信主后,也曾向他传福音,当时他也信了,与我一同到教会。还记得那个主日,来了一位外国传道,以基甸的故事讲解了一篇信心的道。我们都听得很奋兴,我就暗地里认为他的信心应该是稳固了。哪里知道第二天,他就将教会送他的圣经还给我,说不要信耶稣了。原来他的父母极力反对他信耶稣,恫吓要把他赶出家园,所以他只能放弃。当时我也非常的闷纳,问上帝为何我信主后同样遭受父母的反对,但却蒙了保守,而上帝却没有为他开路。

今天看到他虽然经历了许多信仰上的波折,最终还是被上帝怜悯,得到上帝的恩待。他太太的严重关节炎,在教会被上帝奇妙的医治了,他人生的问题也因认识真理而得释放。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他愿意怜悯谁就怜悯谁,愿意谁刚硬就使谁刚硬,我们这些蒙恩的人,在他面前只能感恩。

Sunday, July 12, 2009

如何学像基督

今天的小组聚会,读到“成长人生”的第四十五课“学像基督”。
副组长循课文详细的分享完毕后,开放时间让大家交流分享,并要组长补充。我见大家无言以对,就问大家读了这课,有没有疑问。大家都给脸副组长,说非常清楚,没有疑问。一位组员就加了一句:“难道组长觉得有问题?”机巧的将球抛回给我。
“既然大家都明白,就回答我的问题;基督是神,我们是人,又怎么可能学像基督?”为了激发组员的思考,学习从问题寻找答案,我开始发难。
听到这大逆不道的问题,组员都瞪大了眼睛看我,想这小组长必定是念神学念到没有神了。
看到自己的信仰被挑战,一些平时聚会漫不经心的组员也开始呛声“护教”。
“如果我们是神就不必学啦,就是人所以要学!”
“神没有要求我们完全做到,要慢慢学嘛!”
“要有信心啰,靠主恩典就能了。”
哇,忽然间组员都变得积极,完全不承认自己不能学像基督。我就开始讲解。

很多时候我们嘴巴承认要效法基督,但实际上却做不到。这当然不是问题,因为我们都有软弱。问题是—我们来到神的面前却没有任何的内疚感,因为在我们内心深处,我们是认为“基督是神,我们是人,所以做不到是情有可言”。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虽然知道基督道成肉身,但只是在资讯的层面。每当我们读到福音书的基督时,我们的意识总是以那被高举、坐在父神右边的全能主来看。我们需要明白,我们所要学像的基督,是那位在历史时空里真正道成肉身、成为了“人”的基督。我们要效法的是这位成了百分之百人类的基督,祂如何遵行上帝的话,胜过魔鬼,得胜试探,活出讨神喜悦的生命,完成上帝的旨意。耶稣基督是神,“却不坚持自己与上帝同等,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子”(腓2:5-7)。如果祂在地上不是人,上帝就不需“把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超乎万名之上的名”。他是人,所以他需要祷告、神的话、圣灵的恩膏,这些也是我们要学习基督最基本的,使我们可以活出耶稣基督的样式。基督在信仰的旅程,一样有忧虑、有挣扎,但却靠着仰望神来胜过,所以我们不必掩饰自己的软弱,却要学习他的坚忍。我们可以学像基督因为他是成了“人”的神。

讲解后,组员都似乎有所领悟,盼望日后有更多机会与组员一同从问题发现真理,使学习可以深入要点。当一天他们问到一个我答不上的好问题时,就是我成功的时候了。

Saturday, July 11, 2009

福音与处境





6月26日中国的传道许道和张清云夫妇来到了教会。教会除了主任牧师曾在中国见过他们以外,其他会友只在中国福音见证VCD“苦杯”中见过他们的样貌。看到他们夫妇,就会想像到“苦杯”是好多年前的制作,因为他们的样貌显然比影片里的成熟了许多。

许传道引用了罗马书12:1证道,以利未记的献祭步骤说明祭物如何被献,并以之预表信徒献上的属灵意义。这样的讲道对我们这些习惯十架福音的老鸟,自然是倍感亲切,但对那些听惯成功神学的新雀,就显得难以适从。无论如何,他的个人见证是有血有泪、振奋人心的。

令我有点意外的是许道传道竟然表明虽然他们承经为主经历许多、也领了许多人归主,但他坦言如今不能以过去的那个模式来传福音和作事奉。例如当年他们信主都要受逼迫、甚至坐牢,与家人断绝关系,要献身服侍的都要有精确的异象和超然的呼召,被差遣只有一张单程车票,传道人不能谈钱等如今不能全搬到现今的信徒、传道身上。

福音与处境是一个我要反思的要点。很多时候自己也不经意的以自己的经历来规范新一代的信徒,显然是与时代脱节。今天虽然我们仍然以亚伯拉罕为我们信心的榜样,但我们总不能像他一样将自己的儿子杀了献上以示顺服上帝。要学习的精神是一样但“进路”可就不相同了。

许传道也谦虚的表示来马来西亚各教会观摩也是想学习城市教会的管理模式,因为中国也日渐城市化,教会服侍也从乡村走向城镇,他们也需要改变。我的反思是我们也需要面对处境的问题,不能处处拿着“苦杯”VCD,要求会友学习中国信徒当年的献身模式。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