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25, 2011

圣经教导的是顺服不是盲从


列王纪下第四章记载了发生在先知以利沙和一位书念妇人之间的事迹。经文形容这位书念妇人来自大户之家,生活无忧,却对神人以利沙显出无比的敬意。她不但接待先知,还为他预备了一座小楼,好让先知每次到书念这地方时,有下榻的地方。她做这一切,并非期待什么回报或有什么企图,反而是先知以利沙主动的要为她做些什么。

经一番打听,先知得知她丈夫老了却膝下犹虚,没有儿子,就预言她必得一个儿子。妇人果然生了一个儿子,但一天与父亲在田间时,忽然头部不适,晌午就死在母亲的膝上。妇人将他放在先知的床上,与仆人赶路去找先知以利沙。

妇人见到先知,紧紧抱住他的脚,表明来意。先知遂命仆人基哈西拿他的杖去,放在孩子的脸上。但孩子的母亲不肯就范,反而斩钉截铁的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离开你。”结果,经文告诉我们,仆人拿去的杖没有治好孩子,只有在先知亲自为孩子祷告后才使他活过来。

读到这段叙事,读者可以看到许多亮光,但鲜有人察觉若照今日流行的教导;对神人要一味顺服,合理要求是训练,不合理是磨练来看,这书念妇人显然是犯了大逆不道的大罪,竟然连先知、神人的口谕也敢顶撞,没有顺服依从,其下场一定是很悲惨。但事实上真正的神人并不是唯我独尊的霸权主义者,他们并没有因他们的地位超然而要所有的人盲目听从他们的指示。我们要惊叹书念妇人的智慧,还是断定说她的回答太鲁莽、不顺服?但相信没有人觉得这妇人对先知有丝毫不敬或不顺服之意。

吊柜的是这种智慧,不单让先知惊讶,在新约时代,也让主耶稣惊讶。福音书作者也告诉我们一些人拒绝了耶稣所说或指示的,却叫耶稣惊讶他们的信心与智慧。这些人是真正敬畏上帝,爱神爱人的,但他们却不会盲从,不论那是出自无知还是献媚的盲从。主耶稣、福音书都没有将他们归入悖逆、不顺服的行列。

新约圣经有这样的记载吗?看看《路加福音》七章“耶稣医治百夫长仆人”的记载,耶稣欲去到百夫长的家,但百夫长竟然认为不需要,还提醒说只要耶稣讲一句话,他的仆人就可的医治。耶稣听了不是恼怒百夫长的不顺从,反而称赞他的信心。

更明显的例子是《马可福音》七章有关西利尼妇人的记事。换着是我,听到主耶稣明明的说:“不好拿儿女的饼丢给狗吃。”时,也只好知难而退,哭着回家。但这外邦妇人却敢敢的“不同意”或“不听从”主耶稣所讲的,勇敢的回了经典的一句:“主啊,不错。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们的碎渣儿。”当时,如果门徒们稍有能力,岂不要叫天火降下,将这大逆不道的外邦叼妇烧死?但主耶稣却因着她的信心,医治了她的女儿。

其实打从旧约的亚伯拉罕开始,圣经给我们呈现的是一幅幅神-人对话的画像。圣经教导我们要顺服上帝,顺服权柄,顺服长辈,这是无可推诿的,但圣经从来无意教导人对权柄盲目遵从。

写于Bukit Mutiara

10 comments:

  1. 一些领袖,为了巩固组织和有效的管理,刻意树立专制,独裁,盲从和反智的文化。

    ReplyDelete
  2. 逍兄,小心人家请你照镜子,哈。

    其实如果有人说他愿意、选择或习惯了如此的盲从,我是豪不介意的,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权,但你说这是圣经的教导,我就要出声啦。

    ReplyDelete
  3. 还以为你会回应一些腓尼基妇女的最新诠释,特地留了一手。:)

    ReplyDelete
  4. 我有写过一篇,有关于这个腓尼基妇女。什么是『照镜子』?

    ReplyDelete
  5. 现在mega church的成功,就是归因于这种专制和盲从的领导文化。如果逍遥子是发言过激,难以继续立足,也不怕的。至多是,毕业后,回到老本行,剪桑树和牧羊。别忘记,那些是我的老本行。我本不是教牧的版。哈哈哈,就追随阿摩司吧!

    ReplyDelete
  6. 看了水方兄的文章,我想不论环境如何,我们都不要放弃呼求上帝。
    其实诗艳晓得,水方兄和逍遥兄都是用心良苦。感恩!
    我想,现在最实际是彼此代祷,愿上帝更新我们的心思意念。
    不论如何,我想借用万牧师的文字:
    当我们愿意放下的时候,我们会得到我们所放下的,并且是百倍、千倍。这是那些真正可以放下之人所能作见证和证实的。耶稣说:“你若爱…比我更深,就不配跟从我。”相反的,若你为主放下该放下的,你得到的会是更多。这就是放下的生命。

    ReplyDelete
  7. 逍兄,“照镜子”是法利赛人对耶稣的评语;他们认为在他们的指导下,天下太平,耶稣却整天呼天唤地的唯恐天下不乱,恐怕只是反映了耶稣内心的挣扎和想作王的心态,所以叫他去照照镜子。

    ReplyDelete
  8. 诗艳,就是放得下的人才能够诚实无伪的为真理发声,不必为五斗米而折腰。
    我和逍兄若选择继续任职于职场,也没人干涉,如今放下,也不为图个什么,所以可以自由的发言。想看到的,不过是更多的人可以脱离那愚蒙染缸,看到真理。
    当然,人家可以说“是你们才是愚蒙,看不到真理。”
    但我要问,是谁真正的放下了?我们只是试想跟随祂的脚踪。

    ReplyDelete
  9. 正典人物是多元的,做不成祭司或先知,就回去做智慧人或王者。哈哈,那也不错。上帝一样是恩待智慧人或王者的!

    ReplyDelete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