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在Flickr的相册中,以一张人在他乡的远眺照,道出了他的内心世界。
十五年前,一个人来到这里,那时什么都没有。经过十五年的打拼,现在什么都应有尽有。但是,官场如战场啊。。经过这么多大小无情的战斗过后,心灵上,真的所剩无几 :( 一个人,在战场上越久,就越容易忘记自己,离家越远,就越容易忘记故乡。 )
============================================================================
人生就是那么的充满无奈,许多时候在职场上的拼搏,犹如Musical chairs游戏般,你本来只想要占到自己的位子,并无谋人之心,但现实是每一次总是得搞到一个人出局,没有皆大欢喜的场面。若你要怜惜他人,就是对自己残忍,因为给人机会意味是到你出局。而这世界是没有让败者栖息之地,所以只有掌握了得胜之道的才会存留下来,而竞争是越来越激烈。当你无奈的坐上最后的一张椅子,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得到了原初所梦寐以求的一切时,你才惊然的发现,可能你失去的是更多、更至要的。虽然似乎拥有了世界,但那单纯的赤子之心,也如妓女的身躯,被世界蹂躏得体无完肤。不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朋友,谁才真正可信靠,谁的话才是真实。。。
耶稣说:“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作为自己灵魂的代价?”(《马太福音》16:26,思高译本)
原来耶稣所指的,不尽是劳苦担重担的世人;因为即使更神圣的地方,不也是可以为了钱而出卖灵魂!
照片所示的是一款在越战时期叱咤风云的美军F4幽灵(Phantom)战斗机。在厂商当时的宣传中,这是一款极速可达超音速两倍半,拥有可在百公里外探知敌机的雷达,配上“麻雀”雷达导向中程、“响尾蛇”追热式短程空对空飞弹的超尖端全天候战机。敌机尚在不能以肉眼确认的数十公里之外,就可被飞弹锁定、瞬间爆为碎片,简直如武侠小说中的高手,无人可轻易“埋到距身”(接近),所以早期设计师不屑为它装上近身战的机炮。
相对当时的对手北越,只拥有大量属前一代苏联制造的米格(MIG)十九或米格十七型战机(韩战时代后的机种),主要武器是机炮。即使后期加入的米格二十一型战机,也只有追热式短程空对空飞弹。
但实战的结果却出人意料之外。不知是北越空军的戆劲还是无知,奋勇升空迎战的米格机竟以机炮将美军神话式的尖端科技打了下来。美军虽然不可说是被打到落花流水,但超音速、搜索雷达、导引飞弹这些高科技,显然没有厂商宣传的那么“神”,搞到一心来打“落水狗”的美军,反而被米格机群咬着来打,占不到一点便宜。累累败绩除了使美军急忙为战机追装机炮,后来的TOP GUN缠斗(Dogfight)战术特训及七十年代出现看重空中格斗的新世代F15、F16战斗机,都与这段战史脱不了关系。
米格机和F4幽灵战机的技术落差:一目了然
原来这些武器都是五十年代美苏冷战时期的产品。在冷战时期,美国最大的假想敌就是苏联,最大的威胁就是从苏联本土出发,携带核子弹的长程战略轰炸机(相对于洲际导弹,轰炸机可以在最后一分钟喊停,使用机会较高)。“幽灵”战机、“麻雀”中程飞弹都是为对付体积庞大、动作迟钝的战略轰炸机而设计的,现在来到高温潮湿的热带上空,对付体积短小、动作刁钻的米格机,当然吃力不讨好。当时的技术能耐,也无法使战机、雷达、飞弹达到理论上的水准,雷达搜索能力、飞弹锁定目标的可靠性都不高。这一切都要在数十年后的今天才接近实现的阶段。
间中让我反思的倒是无知虽然不好,但回想人生里头实在有许多的决定都是可说在一种“无知”的状况中作成的。移民、留学、就业、投资、婚姻、置业、生儿育女等等决定,是否也夹有无知的因素;很多时候当我们转过头来,往往为当初自己所作的决定捏一把冷汗。如果重新再来,可能无胆量作同一个决定。所以很多时候是当时的“无知”造就了今日的成果。但在资讯发达的今天,人学会凡事精打细算,反而常被浮夸的资讯所骗,事事显得裹足不前,失去先祖们勇猛向前的勇气,无法开创奇迹的明天。
很多“挑战”未必是那么的高不可及,“明天”未必是渲染中那么的灰暗和绝望;戆直单纯的性格反而可能就是突破困境不可缺的要素,却又是现今世代的人所最缺乏的。
那天在吉隆坡参加一个亲戚的丧礼。举行丧礼的地方是一个可以同时容纳多个丧礼园地。停放在隔壁的是一位刚去世的年轻华裔女中学生。引起大家注目的是在大白天就来了好多人,包括几桌的印裔人士。一些印裔妇女还与家属一起坐在灵位旁,为已逝者哀痛。事后才知道,原来死者的姑妈是一位印度人。
在下午更来了一辆学生巴士,首先是数名巫裔老师,向家属慰问,接下来陆续走下数十位的华、巫、印裔女生,悲痛的走向灵柩,表达哀悼。因信仰的不同,只见巫裔老师在慰问家属后再出来指导巫裔学生如何适当的表达心意。家属、亲戚对师生们的到来也深感安慰。
如果说有什么是一个马来西亚的精神,我想这是一幅代表性的景象。在面对人生死别的悲痛时,人是没有种族、宗教、文化的差异。我不是主张什么宗教都是一样,但在这种对失去亲人家属哀伤感同身受的时刻,对不同文化信仰的互相尊重及容忍,竟是那么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