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February 3, 2017

略谈教牧的身份危机


教牧不易当,特别在这个知识爆炸、资讯泛滥的21世纪。不像中古时期,会众主要来自基层百姓,目不识丁的农民、劳工,牧者是社区或村里少有的知识份子,现今的会众,特别在大城市,可谓卧虎藏龙,医生、硕士、博士比比皆是,其中熟读具学术性神学、释经书籍,甚至上了神学课程的会友长执也大有人在。在一个高举信徒皆祭司的信仰群体里,教牧到底要如何建立自己的特殊身份?单靠一句有上帝的呼召、受过神学装备或一个按牧仪式恐怕不能像中古时期那样容易服众!所以除了传统的天主教、东正教,因极度礼仪化而使教牧变成一个图腾以外,一般教会的教牧都面对身份危机!说白了,这个身份危机就是指在认识神与传福音的事上,教牧与长执信众之间有什么显著(Significant)的差异?

谈到身份危机,让我想起在职场上所接触到的另一种身份危机。当时任职的工厂,生产电子产品,涉及的部门很多,我是在采购部门上班。在我职分慢慢向上升的过程中,也慢慢理解到采购部,特别是高层人员所面对的身份危机。采购部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购买工厂生产的电器(产品)的所有材料/零部件。其中牵涉货源开发,物量确保,价格控制及物流管理。这个身份危机是如何发生的呢?可要从产品的设计开始谈起。

当我们谈到要生产一个产品如手机的时候,一般人的理解是首先设计部的工程师会依市场的要求,设计一款时髦、多功能又外表亮丽吸睛的手机,采购部就依照设计图纸规格,购买所需零部件,生产部负责生产,品管部监督部件、生产过程及产品的品质控制,市场/销售部就将产品推出市场。但近数十年来,因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亚洲国家如日本、台湾、韩国及后来的中国制造业者加入战场,价格竞争成了科技/功能之上的决胜条件。因此,一个产品如手机/电视的开发,打从企划开始,设计部就要严密控制成本,而超过70-80%的成本是来自材料/零部件。既然设计部要负责把握成品的成本从投入市场到产品停产周期,要经得起数次的降价,材料成本控制自然的由采购部转移到设计部,设计工程师决定了用哪一家的CPU,哪一个IC,那一种材料(塑胶还是金属,冲压钢板还是塑胶成型)甚至哪一家的线材。在试产前主要的材料/零部件都会敲定价钱,包括接下来几个季度的降价百分比。当然,表面上是设计部与采购部一同开发货源、制定价格,但因设计开发时间的紧凑,公司内各阶层政治角力及最重要的涉及庞大的利益关系(你懂的!),设计部往往主导了材料和价格决定权。

在这样的环境下,供应商当然知道谁是衣食父母(Who’s the Boss),采购部的上层当然感觉到身份危机!在职务上,采购部也会沦为一个例行公事、发订单管理物流的单位(无形中采购部变成了设计部门的附属单位,执行一些已经被决定的事项),失去决定供应商及价格的主导权。采购部一方面力争参与供应商及价格的决策过程(一种部门间的角力),另一方面也尝试重建采购部在整个事业里的身份与定位,解决这种尴尬的局面。如何突破困境从新塑造身份地位?采购部经各种跨界、跨领域的研讨,最终想到的是缔结合约!与供应商缔结买卖合约,确保稳定的供应、品质保证及减低各种交易风险成了采购部的专业事项,因为这个大概是设计部的工程师所蹩脚的一项。但这只是跌倒抓把沙的把戏,并无法改变根本的问题采购部大权旁落的窘境。


回到教牧的身份危机,今天面对复杂多面的群体,教牧如何确立自己的身份?以下大概是几个在界定教牧身份上比较首要的因素,但在今天却面对许多挑战及困难。

      1)受过神学装备:中古时期能到神学院或大学接受神学装备的大概都是属当时的精英阶层,相对与草根阶层的会众,这个资格是无从挑战的。但今日的情况恰恰相反,到神学院接受装备的(不是指那种去大学宗教研究部搞学术研究的)顶多有个大学文凭,更多是庸俗之辈,一些更是圣经都没读熟,只因宗派的奖学金制度完善,将来工作有保障而走上这条路。神学院方面也因资金有限,无法招揽有学术资格的师资,又因教会严重缺乏教牧,当然无法对学生有严格要求。会众方面的情况当然今非昔比,教育的普及、互联网的发达、资讯的泛滥,让会众可从不同的管道得到有关神学、圣经的教导。当中有素质的会友长执,可能涉及更深、更广的阅读,修读神学课程。在神学、教义的认识上教牧可能一点优势都没有,如何要会友肯定教牧超越的身份?

      2)有上帝的呼召:会众可以接受这个理由但教牧如何显明上帝在他们生命中的呼召才是关键。能够领人信主、有讲道的恩赐、有组织能力、信心的祷告、能讲解圣经、神学、有超然的信心、爱心?这一切搞不好会友长执之中做得更好、更有果效的大有人在。

      3)宗派的加持:在宗派教会,教牧的身份当然可以通过教会(教派)严谨的按牧、任职制度加以确立,会友也无从挑战。但当教会所推选出来的教牧都良莠不齐,水准差强人意的时候,日子久了也不能成为会友认可的指标。这当然不是教会众头目有眼无珠,分不清优劣,乃是庸卒满街,一将难求。教会虽备好神学教育基金,提升聘牧待遇,期望更多信徒羡慕善工,愿意献身侍奉行列。无奈站出来的往往不是那些他们所期待的,而是一些与社会脱节或性格孤僻又或一些习惯我行我素的怪咖。在蜀中无大将的情况下,通常有人肯献身就得哈里路亚,“𦧲饭应,何来筛选的奢望。当这类的教牧比例上增多了,自然又造成另一个恶性循环。

      当上述三个主要树立教牧身份的条件都受到侵蚀后,一般在教会牧会的教牧要如何制胜这个身份危机?这也是非常有趣的议题。所谓穷则变,变则通,不少教牧还是找到维持自己身份地位的法宝。到底是怎么样变法呢?且看下回分解。

  稿于2017年立春之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