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漢維
鋪陳著一幅
瑰麗的浮世繪
來謝幕的晚秋,似乎在
提醒人們,萬物四時是
永恆的輪迴,
自然界說再見從未食言,
明年登場的,
又將是一輪全新的
春花秋葉……
去年十二月初,意外在日本伊豆半島的修善寺山間,邂逅了日本的文學之鄉,也趕上了晚秋的紅葉。
當初選擇來伊豆度假,完全沒有附庸風雅的竊思,日本是回程必經的轉機點,出發前三天還不能決定如何打發旅程剩餘的幾天,隨手翻開書架上收集的旅遊資料,發現幾張修善寺的小冊子,被縱橫的爬山步道所吸引,就匆匆訂了下來。沒料到附庸文學之鄉的風雅之餘,還遇上了晚秋紅葉動人的餘韻。
伊豆半島在東京以南,被稱為日本的文學之鄉,和近代許多文人墨客有很深的淵源,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川端康成根據他旅遊伊豆的體驗所寫成的〈伊豆的舞孃〉,這篇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成為他日後在1957年獲諾貝爾獎的作品之一。如今開往伊豆半島的列車,就命名為踴子(舞孃)號。修善寺是伊豆中部的一個山城,乘踴子號特急列車約兩小時車程。城外的桂川小河兩岸,是古雅的溫泉街,和式溫泉旅館沿著川邊的石板路羅列,河邊的千年古剎修禪寺是溫泉街的中心,相傳一千一百多年前,高僧弘法大師在修禪寺前,以法器獨鈷戟砸破溪石引出溫泉,為路過的孝子治癒了老父的病,從此修善寺的「獨鈷之湯」聲名遠播,成為東瀛名湯。
全文http://worldjournal.com/bookmark/3299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