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们发现先知以赛亚书里充满了图像和隐喻。在文学里应用的图像,是一种形容语言,能产生感官上的体验果效。希伯来文本身是一种充满动力和描述性的言语,简短的字眼就涵盖丰富的深度。先知在形容上帝的属性时就使用了各种不同的图像如救赎主、陶匠、战士、牧人等,都是活泼易明的比喻,让那肉眼所看不见的神,通过人们所熟悉的人物清楚的表达出来。这样的图像在其他书卷如诗篇也十分的普片。
在新约圣经,我们看到耶稣也喜欢以比喻来表达好些事物和真理。“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或“浪子的比喻”都是一般信徒熟悉的故事,因为它们成功的在读者(听众)的脑海里建立了一幅图像,让人印象深刻。图像所带出的“怜悯”和“接纳”更是“一图胜千言”,超越了文字所能承载的意义。
反观今天的教会,特别是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只着重听的教导而不重视视觉上的教导。即使是在教堂内的十字架,也渐渐的被投影器银幕所取代,在教堂很难看到什么有形的宣讲。既然圣经本身都是充满图像式的表达,为什么我们需要这么排斥视觉上的信仰表达?除了十字架,教堂彩窗上的福音图像、圣餐桌、旌旗,甚至天主教堂内的基督苦难十四站(stations of the cross)图像,都是一种可见的福音宣讲。
我们的信仰排除偶像崇拜,但我们不可忽视视觉效果所带来冲击和体验。今天许多传道人都认同视觉感观的重要性,讲道都配以投映画面,有些还加上美丽的照片作背景,甚至加插一些动画,以吸引会众的目光。因此,即使我们相信神是无所不在,也拒绝偶像崇拜,也不需要将教会会堂弄得“空无一物”,与一般礼堂无异。教堂内除了十字架,彩窗上的画像、壁画、圣餐台、吊图都应该呈现信仰的图像,作为一种视觉上的宣讲,让人藉着图像一样的感受到上帝的救赎、耶稣的爱以及圣徒的榜样。
另一点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现代的教学法完全的取代了儿童主日学中圣经故事的讲解。不要以为教会千篇一律的圣经故事已经过时,而代之以什么“脑开发”课程。要知道这些圣经故事贵在于能够通过一幅幅的图像,将神的话语和真理烙印在孩童的心灵,成为塑造他们生命的素材。
----------------------------------------------------------
这是一篇呈交吴慧芬老师的反思文章,内容肯定是受到张振忠牧师教导的《礼仪与崇拜学》所影响。照片分别摄于怡保圣安德烈教堂及芙蓉天主教堂。
谢谢大师兄的, 严肃的,文章分享.
ReplyDelete小弟,顽固地做文学解释,故事神学的宣讲, 也是同一个看见....
同意!诗艳最喜欢宁静祥和的古旧教堂里面的装饰,喜欢十字架给我的提醒,喜欢教堂彩窗上的福音图像。。这些让我感受到主耶稣的爱和同在。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