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9, 2010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看了董丛林著的《龙与上帝: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从一位受无神论思想熏陶的历史学者笔下道出了自千多年前大秦景教入华开始至晚清年间基督教和中国之间那种离合附逆的关系。间中作者从文化关系和政治关系的两个层面切入,也道出了基督教为何不能在中华大地生根成长的一些根本因素,看到鸦片战争为整个历史演进的分歧点。对于欲了解基督教与中国人千多年来剪不断、理还乱之关系的人来说,应该是一本不错的书。

作者在第五章“分合之道”中认为基督教难以打入中国的关键在于孝亲观念上的冲突。为了凸显这种对立,作者似乎太过于片面的引用圣经,如《马太福音》239“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太》1246-50“。。。凡是遵行我天父旨意的,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亲了。”。认为耶稣特别号召人们抛弃世俗的亲情,叫人“恨”自己的父母、妻子才能作门徒(应该是引《太》1037有关“爱父母过于爱我”的注释)。更字义解经的引《太》821-22认为耶稣甚至不让人尽埋葬自己父亲的义务,而就是这种家庭伦理观念促使西方传教士轻易的抛亲离乡的来到异国布道,与中国人“父母在,不远游”的孝道观念格格不入。

从书中其他地方的论述看来,作者清楚知道《圣经》十戒中第五条已阐明“孝敬父母”。此外,我认为《约翰福音》记载耶稣被钉在十架痛苦满分时,还不忘为他在世的母亲打点、再强调十架神学(牺牲)的使徒保罗也劝人“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并进一步说明“这是第一条带着应许的诫命”,这都证明基督教的家庭伦理并非只重上帝而轻人伦。这样的片面引经而又不加解释的介绍,容易让非基督徒读者对基督教伦理产生误会。

读书就是一种思想上的对话,在吸纳新知的同时,还是需要有进一步的辩证和探索,不能服囵吞枣。

找到一篇本书摘抄的博文,可看这里

3 comments:

  1. 在明清时候,基督教有机会在中国大做,但是因为禁止祭祖先,违反中国文化的核心孝道,因此胎死腹中!

    可惜!

    今天开放祭祖也没用了,因为现在人不计较这些东西了。

    ReplyDelete
  2. 逍遥子也很不屑那些高举中国传统文化,说中国不需要基督教的人。这些人是瞎眼的,看不见中国文化的腐败迂腐,以为能够靠自己的传统,就可以得救,成为现代化的强国。

    读中文书的人,很多染上这种陋习,大家警惕!……哈哈

    最近听到一位印度知识分子,高举印度思想,贬抑基督教。真荒谬,这位仁兄也是盲眼的,印度这么糟透的国家,还不叫他痛定思痛,往外寻求得救之道,,,,唉,世人啊!

    ReplyDelete
  3. 是的,很多时候华人喜欢标榜自己的文化传统,如何的讲究道德人伦,但看看世界各处的华人社会!历代以来儒家思想比较多流于统治阶层用来奴役百姓的手段。一些老外的评论,也可是一针见血的。

    ReplyDelete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