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多年前,曾经带了几位大马青年到日本学习陶瓷工艺。制作陶瓷包括制模、灌模、上釉、机械加工、烧窑等等工程,其中烧窑是至关要紧的一项。当年大马陶瓷业还处起步阶段,业者开始转用较先进的煤气烧窑。
与我同到日本学习的青年中,负责烧窑的是一位蛮有干劲的少年人。烧窑在大马还是属于“粗活”,所以都是聘用一些小学、初中毕业的年轻人。少年用的窑是老闆从台湾购入的新式煤气窑,本应可以烧出品质高超的陶器,但在实际的作业上,少年碰到了许多问题。虽然他屡次重复改换手法,但始终无法找到窍门,烧出一窑满意的陶器。如今有机会来到日本一处有名的陶瓷产地学习,自是满心期待与喜悦。
少年以为在日本烧窑的都是手艺高超的“忍者”,一看之下发现负责烧窑的都是年轻的第二、三代。他们也面对技术的革新,将祖父、父亲那代所用的旧式材窑,改到新式窑。他们也需要解决各种烧窑的技术问题。原来,不论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先进的器具,人还是需要自己解决许多运作上的难题!
我们所到的窑场,都是家庭式的。通常大型的工厂都是出产一些如瓷砖或卫生用品的地方,餐具、摆设品之类的陶瓷都是由众多的中小窑场生产。所以,这里找不到身穿白袍、打领带的专家。
少年的每天都有许多问题发问,负责烧窑的日本青年其实也只是唸到工专,就如我们这里的Diploma或Certificate水平,但显然他们晓得如何将科学理论用在实践当中,就这么而已。
“为什么每次烧窑,都是半生熟,不然就全部烧焦,成了黑炭头?”
“那是因为你的窑温度不够高的缘故,温度不到临界,陶土不能产生质的变化。”
“但我每次都开足了煤气阀,尽量让煤气泵入窑内呀?”
“哈哈,明天你来跟我烧窑一次就知道了!”
“你开始逐步提高煤气输入压力,让窑火温度上升,这没有错。但在温度上到一千度时,就要开始降低煤气气压,打开换气口。”
“什么?降低煤气压力?不是需要让它烧到千三百度的吗?”
“哈哈,你忘记了吗?燃烧是需要煤气,但也需要氧气呀!不断的注入煤气,只会使窑内充满煤气,但氧气不足,形成不完全燃烧,温度自然不会提高,更多的煤气只会带来反效果!”
“哎呀,燃烧需要氧气,好像小学有读过,但怎么没想到?”
较现代的煤气窑 |
置入的生陶器 |
烧熟的成品 |
只有一股傻劲,是成不了大事的;我们应该活到老学到老,还要活学活用。对吗?
ReplyDelete是的诗艳,相信你在园艺的耕耘,也学习了不少心得。
ReplyDelete后期中国的陶瓷业,不谈理论,只制造了更多的窑神和禁忌,结果被西方人超越了。
行易知难
ReplyDelete水方兄,父亲节快乐!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