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5, 2011

道风山:来自西方的亚洲心灵


香港《道风山》的缘起。(转载自:道风山基督教丛林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乃由挪威籍宣教士艾香德牧師(Dr. Karl Ludvig Reichelt)創辦。他於1904年抵達中國湖南省傳道。與此同時,他對中國的宗教興趣日濃,並燃起專向佛教徒傳道的異象。他終於在1922年在南京創立「景風山」,招待佛教及道教徒學道。後因戰事的緣故,艾香德牧師於1930年把工作遷移香港,在沙田創辦「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並邀得丹麥著名建築師艾術華(Johannes Prip-Moller) 設計龐大的中國式建築群。艾牧師於1952313日安息主懷,遺體葬於道風山基督教墳場。


这里不但可以看到充满中华色彩的圣殿、凉亭等建筑物,还有刻有“十架莲花”的铜钟。这“十架莲花”到底有什么意思呢?“道风山基督教丛林”的网站解释如下:

莲花十架

《蓮花》在中國文化中象徵「出污泥不染」;又比君子,象徵人之高尚品格、靈魂之聖潔和
「純潔清心」。很多人渴慕這種情操,但很難臻至完美。唯藉基督的愛和基督的十架,世人可達此境。


《中国民族宗教网》中找到一篇写道风山的文章,可以一读。最后两段如此记载,让人感觉无限唏嘘,什么时候才可以唤醒东方的亚洲心灵,明白上帝既然是全人类的主宰,就不一定要透过西方的眼镜来看上帝。
----------------
当然艾香德牧师的在道风山的传教工作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除了经济拮据和病魔缠身外,他首先受到本国教会的压力,被指责为基督信仰不纯,搞宗教混合。许多佛教界人士也指责艾香德抢夺信众,是魔鬼,艾香德本人甚至为此遭到过殴打。1952年,艾香德牧师在香港道风山逝世,他的继任者也并没有继续实行他向中国出家人传教的方针。十几年后,艾香德留下的许多文献资料,许多不同宗教教友留下的文物资料、书籍、日记、杂志等,都被集中焚烧了,烧了三天三夜。1980年,瑞典宣教士任道风山院长,以整修为名,又焚烧了当年许多不同宗教教友留下的匾额对联,甚为可惜!

      艾香德向中国出家人传教的做法,历来褒贬不一,无论在基督宗教中,还是在中国宗教中都有批评的声音。不过,可以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艾香德所创立的道风山基督教丛林,为基督教的“中国化”和“本色化”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是不同宗教间的和平对话的先驱。正如艾香德百年冥诞时,中国道教第六十四代天师张源先在台湾的题词:“鸾鹤飘然去,百年别有身。大罗天上客,回首笑红尘。”艾香德牧师“无意间”在宗教交流与对话方面的贡献,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士的认可。时至今日,道风山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依旧在这方面继承了艾香德牧师的精神遗产。

转载:《中国民族宗教网:艾香德和他的道风山基督教丛林















3 comments:

  1. 需要鬼佬来搞中国福音本色华,也真反讽!

    ReplyDelete
  2. 亚洲教会历史也是老外搞的多!

    ReplyDelete
  3. 真让人钦佩啊!有机会一定要去拜访一下。
    也认识到不是基督教所有的人都是那样反佛教

    ReplyDelete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