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
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
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
《马太福音》25:34-36
德兰修女在印度贫民窑中,寻找那位苦难的耶稣,那位与贫困人一起受苦的耶稣。
以下是『转载』《德蘭修女:來作我的光》
前言
「若我有一天成為聖人──我定會是「黑暗」的聖人。我將長時間不在天堂──而在地上為活在黑暗中的人亮起他們的光。」
如果視作「使命宣言」,德蘭修女這句話是了解她的屬靈生活,甚至她的一生的關鍵。耶穌要求「來作我的光」,而德蘭修女就盡力成為天主聖愛之光,照亮生活在黑暗中的人。然而,對她來說,這個使命最矛盾也最出乎意料的代價,是她自己陷入「可怕的黑暗」。
在一封寫給一位神師的信中,她寫道:
神父──我從49年、50年,這可怕的失落感──一種無法形容的黑暗──孤獨──對天主不間斷的切望──帶給我心深處一種痛苦。──我真的無法理解這黑暗──無論用心或用理智都無法理解。──天主在我的靈魂中缺席──我的靈魂裡沒有天主。──切望所帶來的痛苦如此巨大──我只是切望又切望天主──可是我總覺得──祂不接受我──祂不在。──……天主不接受我。──有時候──我聽見自己的內心在呼叫──「我的天主」,別無其他。──我無法解釋這種折磨與痛苦。──
。。。。。。。。
她留下的寶訓
起初,遭逢黑暗令她措手不及。因為她早與天主高度結合,如此的轉變不但教她吃驚,更使她痛苦萬分:她無法像過去一樣感受到天主的臨在,她既困惑又害怕。她是否「走錯了方向」?天主對她來說曾是如此的真實,但現在卻又似乎失去了蹤跡,她開始尋找背後可能的原因。最初的時候,她歸咎於自己的罪過與軟弱,於是把黑暗視為淨化缺陷的手段。
在幾位神師的幫助下,她慢慢發現這段痛苦的內在體驗,其實是實踐使命的必要過程。過程中,她分擔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苦難──尤其是耶穌的「渴求」,也就是祂切望人的回愛,渴望每一個人的得救。最後她明白到這神祕的磨難,是刻在她靈魂上的基督苦難印記。她體現了耶穌在加爾瓦略山(Calvary)受難的奧蹟──耶穌的加爾瓦略山與窮人的加爾瓦略山。
转自《心灵工坊》(全文)
----------------------------------------
中文版推薦(未收錄)
在黑暗中按鍵/張曉風 (作家)
在黑暗中按鍵,這件事你做過嗎?──如果你是一個使用手機或按鍵電話的人。
在黑暗中怎麼按鍵呢?當然,所謂黑,也許不是那麼百分之百的黑。也許有星光、月光、或都市的燈光,但這些光都不足以讓你看見那在白天看來清清楚楚的阿拉伯數字。
要撥通,可能要按八下十下或十三下、十六下,我怎麼知道這些努力都是無誤的呢?如果對方立刻接了,我當然歡欣雀躍,知道「一切狀況都在我的掌控下」。但如果沒有人來接聽呢?難道是我的號碼記錯,或我按鍵的手已不夠準確?
身為世間凡人,我們偏偏有一個奇怪的癖好,我們喜歡「一切狀況都在我的掌控下」,如果事情發展不如我們的預期,我們就會沮喪焦慮,不知所措。
其一是美麗的英國王妃黛安娜,其二是德蘭嬤嬤。
一九九七,十二年過去了,那年的沸沸揚揚至今仍點滴在心。黛安娜,那幽雅清麗如雲中月神的憂傷女子(黛安娜的名字本指希臘月神)。照人世的道德標準裁決,她是個婚姻生活中的女罪人,但這樣的絕世美女,誰又忍心用道德來衡量她呢?她死了,死得那麼悽慘,誰能不扼腕頓足同聲一嘆呢?
而那一年,德蘭嬤嬤也死了。她瘦小佝僂,深目肥鼻,常年著一襲平鋪直敘的道袍,皮膚的顏色則界於灰黑與髒黯之間。她的容貌和美麗兩字根本扯不上關係,她生前也曾和高貴的王妃合影留念(當然是王妃去找她,不是她去找王妃),就外型而言,「白天鵝」和「醜小鴨」實不足以比擬這兩個女人的天壤之別。
但德蘭嬤嬤卻自有她的芳烈馨香,恰如碩大華豔的牡丹在視覺上雖占盡便宜,在嗅覺上卻不及小如米粒的桂花。德蘭嬤嬤另有其更難忘的魅力。她死後六年便封了聖人,是天主教教廷封得最快的一次,一般都封得慢,是因為事事都需慎重認證,一般需時十年。
。。。。。
在歐洲,在大教堂裡,在玫瑰花香和蠟燭幽光中,在管風琴抑揚的彌撒曲裡,感知上帝想來比較容易。但在加爾各答,在貧窮、骯髒、惡臭、襤褸中,在小偷、扒手、娼妓中,在酷熱、濕霉和滿街異教偶像的猙獰面目中,要感知上帝的確比較困難。
转自《博客来网路书店》(全文)
备注:《德兰修女:来作我的光》在大众书局有出售,若找不到可向柜台询问。
看了这个帖子,我只想到孟子的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ReplyDelete其实,我一直都相信,主所要重用的,祂必亲自装备。只是,没有想过被装备的过程会是如此黑暗。不过,我们可以庆幸的是,就算在黑暗与痛苦当中,我们仍然有盼望。相信,熬过了这一段黑暗,将来的事奉将更蒙神喜悦,奖赏当然也不会缺少。
天主教的灵修神学,必须经过黑暗,乌云的覆盖,才能够达到天主的真光里头——明心见性,大彻大悟!
ReplyDelete放这篇和“沉默”,是要表达两者的共通性。两者表达了真理的另一面:轰轰烈烈的殉道不是唯一的出路,为了他者的自由,忍受羞辱、与主隔绝的苦楚,也是反映基督在十架上所经历的。
ReplyDelete这也挑战了那些以“成功神学”招揽到许多会众,以为自己很成功的明星传道。
难怪耶稣曾说:“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
我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